研究揭示肠道菌群介导动物聚群行为节省能量的机制
社会性动物(包括人类)具有群居生活的习性。群居生活的益处是能够提高动物获得食物的可能性、缓解压力、降低被捕食风险,以及提高自身和群体的适合度。聚群行为(Huddling)是社会性动物在恶劣环境下为提高自身适合度进化出的一种合作适应性行为。社会性体温调节(Social thermoregulation)假说认为聚群行为可以通过减少体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率以减少热量散失而节约能量。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王德
蜥蜴学习行为方面取得进展
学习行为在鸟类和哺乳动物中很常见,而在爬行动物中却很稀少。近期的研究发现,爬行动物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能够根据一定的线索和空间信息进行学习,从而迅速适应陌生环境和有效降低被天敌捕食风险。但是,爬行动物的这种学习能力是否能够反映个体整体的认知水平,即在一种任务中学习能力强的个体是否在其它任务中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这个问题目前还不明确。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两栖爬行动
肠道菌群能控制人类大脑意识和行为举止
肠道细菌有几种可能机制潜在影响大脑,其中包括:通过迷走神经(肠道和大脑之间连接的主要神经组织)、免疫系统和荷尔蒙变化进行交流通讯。5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正常大脑功能的进化可能依赖于肠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预计人类肠道内菌群总量可达到100万亿个,可能对我们的生理机能构成深远影响,其中包括:免疫力、新陈代谢、甚至我们的大脑和行为举止。大多数关于后者的研究都是在动物身体上进行的,
动物实验揭示驱动母性行为的大脑机制
在动物界,雌性动物的抚育对于幼崽的存活至关重要。刊登在新一期美国《神经元》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雌鼠将幼鼠抱回自家窝里的“本能”源自一种特定神经细胞的信号传导。此前研究就发现,大脑中“内侧视前区”区域是与母性行为相关的重要区域,但对其中的具体神经信号机制并不清楚。纽约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林大宇团队在这次的新实验中,考察了雌性小鼠同自家和别家“鼠宝宝”互动时其大脑“内侧视前区”的活动。结果发现,
Science:人类行为或更早复杂化
根据3月15日发表于《科学》杂志的3篇论文,非洲东部早期人类制造先进工具并且展示出其他复杂行为的时间比此前认为的早上万年。同时,这些进步同重要的气候和景观变动相一致,或者说可能是由后者驱动的。最新证据来自肯尼亚南部的奥洛戈赛利叶盆地。在那里,研究人员此前发现了最远追溯至120万年前的现代人类的古代近亲踪迹。在该盆地收集的证据表明,早期人类在约32万年前的某个时间段经历了一系列深远的变化。他们放弃了
还可以控制神经元的反应,从而控制行为!
2018年3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 /——在一项近日发表在《Current Biology》上的研究中,科学家们揭示了生物学性别如何影响神经细胞之间的交流并使雄性和雌性对相同的刺激产生不同的反应。这些发现将为揭示不同性别在神经发育、行为和对疾病敏感性等方面的差异带来曙光。图片来源:University of Rochester Medical Center“尽管本质上雌雄的神经系统是相同的
AJHG:利用吸烟行为可以鉴定调控血压的基因
2018年3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最近,科学家们利用新型技术对人类基因组进行了更加复杂的分析,风险了数十个影响血压的遗传多样性位点。通过对吸烟行为影响血压的遗传机制行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这些新的遗传区域,并且证明了以往已经被发现的遗传位点的影响作用。这项研究发表在最近一期的《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杂志上,研究者们称这一发现能够
高血压新突破:研究人员利用吸烟行为确定调节高血压的关键基因
【研究人员利用吸烟行为来识别调节血压的基因】研究人员利用一项技术,为人类基因组的复杂性分析打开了大门,研究人员发现了几十种影响血压的新遗传变异。科学家们发现了新的基因区域,并通过观察吸烟行为,证实了许多已知的基因区域的作用,吸烟是影响血压的许多生活方式因素之一。该研究由美国国家心脏,肺和血液研究所(NHLBI),国立卫生研究院的一部分发起,发表在《美国人类遗传学杂志》上。研究人员说,它的发现可能最
科学家揭示雌雄行为差异的神经机制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晓鸿课题组首次通过光遗传手段在不同性别的小鼠中同时诱导出雄性求偶行为和母性行为,同时通过多种方法证明内侧视前区表达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α,Esr1)的神经元在介导雌雄行为差异中起关键作用。今天,相关研究论文在线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在有性繁衍的物种中,雌雄个体在求偶行为和后代照看
J Neurosci:“心理”疗法治疗大鼠行为障碍的神经学机制
2018年1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成果,心理疗法或许能够通过提升内侧前额叶皮质区的活性起到缓解精神紊乱症状的效果。这项研究发表在最近一期的《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上,研究结果对我们进一步理解大脑受行为疗法的影响以及通过靶向疗法提高治疗效果又迈进了一步。(图片来源:CC0 Public Domain)认知行为学疗法通常被用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