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开发出真正意义上的新型HIV疫苗!
2018年12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克服此前HIV疫苗开发的技术障碍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HIV候选疫苗,在动物实验中这种新型疫苗能刺激动物机体产生一种强大的抗HIV抗体反应;研究者表示,这种新型疫苗策略的开发基于HIV的包膜蛋白Env,此前研究人员很难利用Env蛋白开发刺激机体出现特
Nature:从结构上揭示细菌Tc毒素注射毒性物质机制
2018年11月17日/生物谷BIOON/---细菌已建立了各种感染有机体的策略并将它们作为营养物的来源。许多细菌利用它们分泌的毒素简单粗暴地刺穿细胞的外壳来破坏细胞膜。诸如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或来自沙门氏菌的其他细菌之类的人类致病菌产生了一种更为微妙的机制:通过使用一种特殊的毒素复合物来注入它们的毒性物质。细菌毒素是最有效的天然毒物之一。最强的细菌毒素包括破伤风毒素和肉毒杆
我国科学家从结构上揭示酵母核糖核酸酶P加工tRNA前体机制
2018年11月13日/生物谷BIOON/---作为一种通用酶,核糖核酸酶P(RNase P)是一种通用核酶,已在生命的三个王国中发现。它加工tRNA前体(pre-tRNA)的5'端。RNase P是一种核糖核蛋白复合物,由单个具有催化能力的RNA组分和可变数量的蛋白组成。与仅含有一种小蛋白辅因子的细菌RNase P不同的是,古细菌RNase P和真核生物细胞核中的RNase P已进化出相当复杂的
最新研究发现实际上并非如此!
2018年11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报告挑战了此前研究人员的研究结果,此前研究人员发现,富人和收入最低的人群(穷人)在预期寿命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在真实世界中,人们并不一定会一直保持贫穷或者富有,就像研究人员之前研究假设的那样。图片来源:en.wikiped
Nature:世界上最强核磁共振成像仪正在将人类成像研究推向新的极限
2018年11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2017年12月在美国明尼阿波里斯市一个寒冷的早晨,一名男性走进了一个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此前只有猪进去过),随后他冒险进入了全球最强的一台核磁共振成像仪中来对其全身进行扫描。首先他换上了医院的长袍,同时研究人员确保其身上没有任何金属物质,包括戒指、金属植入物或者心脏起搏器等,任何金属可能都会被强大的10.5特斯拉核磁共振成像仪所撕裂,这台全球最
从结构上揭示分枝杆菌能量代谢机制
2018年11月7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饶子和(Zihe Rao)院士、Quan Wang研究员、孙飞(Fei Sun)研究员及其同事们分离出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的呼吸链超级复合物(respiratory supercomplex),并且利用低温电镜(cryo-EM)技术在3.5 Å的分辨率下可视
丝裂霉素凝胶获FDA突破性疗法 用于低危上尿路上皮癌
UroGen是一家专注于泌尿肿瘤学临床阶段的生物制药公司,解决泌尿外科领域未满足的医疗需求,10月30日宣布美国FDA授予了该公司的主要候选药物滴注用UGN-101(丝裂霉素凝胶)突破性疗法指定*。UGN-101目前正处于3期临床开发阶段,用于治疗低危(LG)上尿路上皮癌(UTUC)。针对LG UTUC的治疗,此前美FDA已授予UGN-101孤儿药和快速通道的指定。滴注用U
Nature:开发出一种贴在皮肤上的自供电心脏监测器
2018年9月2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和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人性化的超柔韧的由太阳光驱动的有机传感器,这种传感器可起着自供电心脏监护器的作用。在此之前,他们已开发出一种灵活的能够整合到纺织品中的光伏电池。在这项研究中,他们直接将一种被称为有机电化学晶体管(organic electrochemical transistor)的传感器件---一种
阿诺医药:让世界上没有无法治愈的肿瘤
2018 年 7 月 10 日,阿诺医药和国际制药巨头诺华签约,阿诺从诺华手中获得肿瘤药物 buparlisib 的全球独家开发与销售权。阿诺创始人路杨在朋友圈写道:美国FDA“FastTrack”,Phase3 ready,疗效优于PD-1单药。诺华第一次将晚期产品全球权益与中国公司合作!感谢卓越的AdlaiNortye团队!??,我们继续创造中国第一,继续搞定 Miss
我国科技人员在杂合二倍体与跨物种基因组重排技术上取得重要进展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源泉,促使生物在亿万年间可以不断适应环境、不断进化。在生命科学领域,科学家开发出多种遗传变异技术,来获取多样的DNA,从而为获取多样的生物特征提供原料。然而以前的DNA变异技术大多只针对基因层面进行小规模改造,在更加复杂的基因组结构变异层面的人工构建技术仍具有挑战性。合成型基因组重排驱动酵母快速进化最近,天津大学和纽约大学合作在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