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新机制
近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梁思佳副教授、周家国教授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区景松教授团队合作在巨噬细胞泡沫化和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取得进展。该研究结果发表在心血管研究权威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上。该研究揭示了巨噬细胞NFATc3(活化T细胞核因子c3)通过上调miRNA-204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机理,发现胞浆miRNA-204-5
MOL CANCER:揭秘MF(蕈样真菌病)疾病进展的分子生物标志物
近段时间,Katharina Rindler教授及其团队开展了MF(蕈样真菌病)相关研究,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MF患者长期存在的斑块,并将其与同一患者近期出现的斑块或肿瘤进行比较,以克服个体间的差异,以了解在MF疾病转变过程中的基因表达改变情况。
靶向转移性肿瘤细胞的肽作为癌症检测探针和治疗传递载体的表征
转移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由于化疗耐药性,转移性癌症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无法治愈。缺乏转移细胞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检测和靶向转移的探针将非常有价值。
JCI:揭示供者干细胞样间质细胞在受者肺部免疫排斥中的作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 来自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肺部移植后形成慢性排斥反应的疤痕形成(纤维化)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细胞。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期刊上。
“人工淀粉”火爆全网 合成生物学开启 “造物”时代
近期,“人工淀粉”的新闻火爆全网。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经过6年技术攻关,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不依赖植物光合作用,设计人工生物系统固定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喝西北风”从一句笑谈变成了现实,这一成果被国际学术界认为将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人工合成淀粉火爆全网的背后是合成生物技术的强力支持,可以称得上是合成生物学巨大的进步,也
Cardiovasc Res:动脉粥样硬化是人类的主要杀手,无法解决的炎症是主要嫌疑人
炎症消退(或炎症消退)是一个积极的、高度协调的过程。炎症分解是由多种内源性因素控制的,专门的促分解介质(SPMs)就是一类具有强大生物学功能的分子。非消退性炎症与多种人类疾病有关,包括动脉粥样硬化。
Molecular Cell:非编码RNA编码小肽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发现一个重要的现象,除了占基因组很少比例的经典蛋白编码基因外,基因组中还存在大量功能未知的非编码基因;因此,解析这些非编码基因的功能与机制是当前生命科学的重大课题。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月琴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基因组中非编码RNA的功能挖掘以及调控规律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陈月琴教授团队通过结合多组学数据筛选鉴定了一批由lnc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