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造礁石珊瑚组织脱落病研究获进展

研究还发现,LodA普遍存在于人类肠道、土壤和海洋等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微生物类群,表明利用LodA激活原噬菌体可能是共同栖息在同一生态位的微生物之间竞争的常见策略。

2022-07-18

气候变化影响下造礁石珊瑚早期共生关系的可塑性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黄晖团队在造礁石珊瑚早期共生关系可塑性研究中取得进展,揭示了升温和酸化影响下造礁石珊瑚幼体早期共生建立以及珊瑚对虫黄藻选择性。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前沿》)和Coral Reefs(《珊瑚礁》)上。造礁石珊瑚和虫黄藻之间的互利共生关系是珊瑚礁

2021-07-16

Science:从基因组角度预测珊瑚的白化反应

2020年7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全世界的珊瑚礁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遭受损失。海水温度的升高,哪怕只是略微高于长期最高温度,都会诱发白化(bleaching)---珊瑚宿主与它们的细胞内的光合双鞭毛虫(photosynthetic dinoflagellate)之间的共生关系受到破坏。由于这些共生物种(指的是光合双鞭毛虫

2020-07-19

Science:“快速生长,早早死亡”,新研究揭示小鱼与珊瑚礁的形成之谜

2019年5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科学家长期以来一直试图了解珊瑚礁如何为多种鱼类的生活提供支撑。根据5月23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一种被称为“cryptobenthic”的礁鱼似乎是一切支撑的基础。该研究表明,这些鱼类对珊瑚礁的生态环境起着关键作用,通过在生命和死亡的快速循环中不断补充其种群,为整个“社区”提供近60%的食物来源。所有海洋脊椎动物中最小的隐孢子鱼类,

2019-05-25

珊瑚幼体应对气候变化的生理适应机制研究获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黄晖研究团队与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钱培元合作,在珊瑚应对气候变化的生理适应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系列研究以三亚鹿回头鹿角杯形珊瑚(Pocillopora damicornis)为模式生物,通过实验室模拟体系研究了升温和酸化对珊瑚幼体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虽然酸化会抑制珊瑚幼体的钙化,但珊瑚共生虫黄藻光合生理对海水二氧化碳分压的升高表现出正响应,虫黄

2019-03-14

Science子刊:珊瑚莓叶子提取物有望治疗哮喘

珊瑚莓叶子含有天然物质FR900359。图片来自Raphael Reher/Daniela Wenzel/Uni Bonn。2017年9月20日/生物谷BIOON/---珊瑚莓(coralberry,拉丁学名为Ardisia crenata)可能为哮喘患者提供新的希望。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波恩大学和英国诺丁汉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从珊瑚莓的叶子中提取出一种活性药物成分来对抗哮喘。在小鼠中,它几乎

2017-09-20

防晒霜缘何成珊瑚礁“杀手”

近日,美国夏威夷州议会一位参议员提出了一项法案,建议除出具医疗处方的情况外,禁止在夏威夷销售含有羟苯甲酮和对甲氧基肉桂酸辛酯的防晒霜。而这项提议的由来则是因为两种化合物会随着游客进入海洋而对珊瑚礁造成

2017-03-24

英国研究人员从珊瑚身上寻找防晒秘密

英国研究人员正在从生活在海洋中的珊瑚身上寻找防晒秘密。也许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去海边度假时不再需要戴墨镜、抹防晒霜,只要提前吃上一片小小的药片,就一切搞定。 受启发 研究人员说,海洋中的珊瑚常年受阳光照射,但不会被“晒伤”,估计与生活在其中的海藻有关。 珊瑚与藻类为共生关系。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附着在珊瑚上的珊瑚虫提供食物,珊瑚虫的排泄物又给藻类提供能量。

2017-03-28

香港5人吃珊瑚鱼中“雪卡毒” 年龄介乎2至58岁

新华网香港4月3日电(记者刘欢)香港卫生防护中心3日公布,5名曾进食珊瑚鱼的民众怀疑“雪卡毒”中毒。其中3人曾求医,但无须留院,所有人情况稳定。 怀疑中毒人士包括一男四女,年龄介乎2至58岁。他们3月28日在黄大仙一间餐厅进食珊瑚鱼后出现“雪卡毒”中毒症状,包括四肢疼痛、麻痹和恶心。 “雪卡毒”是积存于深海珊瑚鱼身上的一种毒素,毒素源自珊瑚礁区域的有毒海藻。

2015-02-16

Sci Rep:伊拉克沿海水域发现生命力很强的珊瑚礁

一个面积为4公里x7公里的活珊瑚礁已在伊拉克浑浊的沿海水域被发现。该发现发表在本期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是伊拉克第一个已知的珊瑚礁

201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