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mun Chem:新研究揭示突变的p53 蛋白促进p63和p73转化为癌症促进因子机制
正常的p53可以形成功能性生物分子凝聚物,而这些突变体则大大加快了向固态、淀粉样状态的转变。这种转变通过一种类似朊病毒(prion)的机制进行,将 p63 和 p73凝聚物转化为淀粉样聚集物。
研究人员揭示肿瘤蛋白p63在鳞癌免疫逃逸中的关键作用
该研究通过分析鳞癌患者样本、癌细胞系及Tp63敲降后的转录数据,观察到Tp63的表达对干扰素-γ/α等免疫信号通路产生了抑制作用。
Cell Stem Cell:周斌揭示气道分泌细胞来源的p63+祖细胞促进肺泡修复再生机制
本研究通过系统研究p63+祖细胞的起源、命运和功能,不仅为理解肺损伤后的修复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也为肺脏疾病的临床治疗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和突破口,为器官发育和再生医学研究提供了新技术和新方法。
Nat Cell Biol:CD63介导内体-外泌体途径的胆固醇储存和分布
这项研究发现内体CD63的胆固醇分选机制,即进入内体的胆固醇形成短暂的储存池,可以经NPC1/2回收或经细胞外囊泡递送到其他细胞,为细胞胆固醇代谢提供新的见解。
Nat Aging:清除表达p21的衰老细胞促进皮肤伤口愈合
本研究描述了如何区分加速伤口愈合的衰老细胞和阻碍伤口愈合的衰老细胞。他们的报告显示了详细的证据,表明并非所有衰老细胞的作用都是一样的。
Cancer Discovery:上海交大瑞金医院卢敏团队建立p53靶向药物研究规范
研究指出p53恢复剂研究中缺失的科学逻辑、长期以来对p53突变体的误解、p53恢复剂的研发障碍、p53恢复剂有效性的评估标准、p53恢复剂的临床试验规范、p53恢复剂的研发经验教训、p53的成药前景。
《神经病学》:p-tau又赢了!在早发性或非典型性痴呆症患者中鉴定阿尔茨海默病,血液p-tau217较FDG-PET准确性更高
[18F]FDG-PET和血浆p-tau217在鉴别参考标准AD生物标志物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异性(均为70%),但是血浆p-tau217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和总体准确性。
Cell子刊:上海交大卢敏团队证实,“砒霜”挽救突变p53,通过免疫反应诱导自发肿瘤消退
该研究首次在自发成瘤模型中证实了通过药物恢复 p53 的免疫激活功能,表明 p53 突变体可作为免疫治疗新靶点,为 p53 突变肿瘤提供了全新的治疗视角。
Br J Pharmacol:局部应用P2X2/P2X3嘌呤受体抑制剂可抑制药物的苦味和其他味觉
基于研究者对嘌呤受体P2X2/P2X3在味觉细胞到味觉神经纤维的信号传递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理解,研究者证明局部阻断P2X2/P2X3受体可以暂时抑制味觉,而不影响香气、涩味和刺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