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JCI:p53与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均阴性的一种特殊类型乳腺癌。 治疗TNBC需要一种靶向治疗策略。TNBCs的TP53频繁的突变,导致了G1检验点的丢失。 之前的研究表明,由于细胞的p53缺陷,当应答DNA损伤时,Chk1被抑制。

2012-11-18

Tecan HP D300在美国SLAS 2012年会上荣获最佳新产品奖

第一届SLAS年会暨展览会于2012年2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举行,Tecan集团参展的Tecan HP D300皮升级超微量加样器在本次大会上荣获最佳新产品奖。此次评选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严格的初步选拔过程,包括了每位评委对各展商产品进行独立考评,在单独对各项评级进行评估与排名后,评委们共同确定候选者名单。在第二阶段,评委们将对入围的前九名进行严格细致的审核与排名。

2013-05-22

崔庆华:在长非编码RNA的世界中,一定存在着长非编码RNA中的P53, PTEN

编者按:去年年底,来自北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世界上首次创建并发布了长非编码RNA疾病数据库( LncRNADisease),这一数据库收录了160多种和长非编码RNA有关的疾病,并集成了一个生物信息学工具用以预测新的人类长非编码RNA和疾病的关系。

2014-04-10

Nature:抑癌基因p53和罕见发育障碍之间的分子关联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篇研究文章中,来自索尔克研究所的研究者表示,p53或许和CHARGE综合症的发病直接相关;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开发了一种p53突变的小鼠模型,目的是想调查p53在抑制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者发现仅能表达该突变蛋白的小鼠可以存活,而对于异质体的小鼠来讲往往会引发CHARGE综合症,而且在母体子宫内会死亡。

2014-08-14

WIN联合会开展的首个癌症个体化医疗临床试验WINTHER获得欧盟300万欧元FP7经费支持

巴黎 -- (美国商业资讯)--从事个体化医疗的WIN联合会(www.winconsortium.org)今天宣布,该组织开展的首个个体化医疗临床试验WINTHER (WINTherapeutics)已获得欧盟框架项目 7 (EU FP7)提供的300万欧元经费支持。WINTHER是首个基于系统生物学概念的临床试验,根据每例患者的生物学特征为该研究的所有患者提供治疗选择。

2013-09-04

Genes & Devel:杨茂君等阐明Hat1p/Hat2p复合物识别新合成的H3和H4异源二聚体的分子机制

2014年5月16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杨茂君教授研究组在《Genes & Development》(基因与发育)发表名为 “Hat2p recognizes histone H3 tail to specify the acetylation of newly-synthesized H3/H4 heterodimer by H

2014-05-19

Nat Struct & Mol Biol:揭示抗癌蛋白p53被抑制并诱导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的科学家通过研究揭示了细胞中p53吸附到其调节蛋白BCL-xL上的分子机制,p53是细胞中的保护性激活子,其可以抵御细胞的遗传损伤,比如一些诱发癌细胞产生的突变等。

2014-05-19

发现miR-130a-3p在调节脂肪肝上的新功能

近年来,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率逐年增加,探究其具体的发病机制有可能发现新的治疗靶标。MicroRNAs (miRNAs) 是一类由内源基因编码的,长度在22个核苷酸左右的单链RNAs,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参与不同生物过程的调节,包括发育模式、细胞分化、细胞增殖等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miRNAs在维持代谢稳态方面起重要作用。

2014-04-22

Cell:科学家发现300种可以结合RNA的酶

没有一个人是通过探险而闻名的,但是当哥伦布起航去印度的时候,他却发现了新大陆;类似地,来自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的科学家打算着手去寻找一些可以结合在RNA上的酶,结果他们发现的东西远远多于他们所期望的,研究者们发现了300种蛋白质都可以结合到RNA上,而且其中超过150种蛋白质都是已知的,但是并没有人知道这些已知的蛋白质可以结合RNA。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6月1日的国际杂志Cell上。

2012-11-18

中科院发现p53对低氧诱导细胞凋亡起抑制作用

近日来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发现p53对低氧诱导的细胞凋亡起重要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于7月26日在线发表于《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期刊》(The EMBO Journal)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分子毒理学学科组组长肖武汉研究员,其早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生物系,后赴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从事癌症分子生物学研究,在基因的鉴定和功能分析方面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