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D-L1促进肝星状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活化

肝内胆管癌(ICC)是第二大最常见的致命的肝脏恶性肿瘤起源于胆道上皮,但有限的治疗选择。ICC的发展和进展是由癌细胞中的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决定的,同时也受肝微环境因素的影响。

2022-03-16

《柳叶刀·肿瘤学》:对PD-1/PD-L1抑制剂耐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或需另谋出路

  凭借超高的发病率与致死率,肺癌成为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比80%以上。目前,单独使用PD-1抑制剂或PD-L1抑制剂,以及二者分别与化疗配合的治疗方案,已成功跻身于NSCLC的一线治疗行列[1-3],但大部分患者要么对该方案无反应,要么在治疗期间仍会发生进展。好在靶向免疫检查点的工作机

2022-03-11

PD-1转移给NK细胞,促使其休眠,失去抗癌能力

在我们的印象中,癌细胞就像是一个穷凶极恶的暴徒,但实际上癌细胞的生活也并不容易,无时无刻不在面对来自免疫系统的围追堵截。

2022-04-24

复旦大学樊嘉院士/朱棣/徐泱团队揭示IFN-α增强抗PD-1治疗机制

在全球范围内,肝脏肿瘤(肝细胞癌,HCC)发生率持续增加,成为危害公共健康的重要因素[1]。有预测显示,在2025年以前,每年将有超过一百万新增HCC患者[2]。

2022-04-29

从血癌细胞偷取的PD-1竟让NK细胞失去抗肿瘤免疫力

这项新的研究解决了一个关于PD-1抑制剂如何对NK细胞起作用的谜题。更好地了解这些药物如何对不同种类的免疫细胞起作用,可能会导致新型的癌症免疫疗法。

2022-04-15

斩获第八项适应症,百济神州PD-1单抗百泽安®治疗食管鳞癌在华获批

作为一款重要的免疫治疗方案,百泽安®已在中国获批八项适应症。

2022-04-15

Cell子刊:孙联康等发现肝星状细胞表达免疫检查点分子PD-L1

  肝内胆管癌是肝脏中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仅次与肝癌。肝内胆管癌的发生和进展不仅与肿瘤细胞自身的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调控有关,还受到肿瘤微环境的调节。肝脏肿瘤微环境成分包括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细胞、细胞外基质等组成。在健康肝脏组织中,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处于静息状态,胞质内储存大量富含维

2022-02-10

Journal of Hepatology:复旦附属中山医院团队破解肝癌对PD-1抑制剂耐药之谜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治疗,尤其是PD-1/PD-L1抑制剂,给很多肿瘤患者带来了希望[3]。但是临床试验显示,PD-1抑制剂单药并没有给HCC患者带来显着的临床收益(临床试验注册号:KEYNOTE-240、CheckMate-459)。有研究表明,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肿瘤对PD-1抑制剂的耐药性[4,5]。所以我们迫切需要了解HCC

2022-03-24

PD-1/LAG-3双重阻断!美国FDA批准新型双重免疫治疗产品Opdualag:一线治疗黑色素瘤!

Opdualag由新型LAG-3阻断抗体relatlimab与PD-1抑制剂nivolumab组成,是获得监管批准的首个LAG-3阻断抗体组合产品。

202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