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子刊:梁兴杰团队开发IL-6水凝胶海绵,预防CAR-T细胞疗法副作用
这种基于水凝胶的IL-6海绵策略将对细胞因子风暴(CRS)的治疗从传统的抗体阻断缓解转化为有效的预防,具有开发更安全的CAR-T细胞疗法的潜力。
PLoS Pathog:新研究揭示病毒IL-6促进KSHV在单核细胞中复制并诱导巨噬细胞功能障碍
众所周知,病毒感染是导致全球 10%以上癌症的主要原因。一种称为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aposi's sarcoma-associated herpesvirus, KSHV)的疱疹病毒与艾滋病相
Cell Stem Cell:我国科学家揭示IL-6通过损伤特异的转录调控机制诱导肝细胞去分化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肝脏损伤后可以通过细胞重编程的方式,即肝细胞去分化成肝祖细胞样细胞实现肝细胞的再生。
JAMA:迄今最大规模研究证实,IL-6受体拮抗剂提高重症新冠感染患者6个月生存率的概率大于99.9%
这项迄今最大规模的研究表明,IL-6受体拮抗剂和抗血小板药物很有可能改善重症患者的长期生存率,而且不会导致幸存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降低。
新型抗炎药IL-36R阻断剂Spevigo在欧盟监管收获喜讯,已在美国获批!
Spevigo已获美国FDA批准,是第一个治疗GPP发作的药物,在清除脓疱方面疗效显著。Spevigo专门靶向IL-36通路,这是GPP发病机制的核心。
J Hepatol:新研究揭示肝/胆管联合癌的细胞起源并发现IL-6促进这种癌症的产生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癌症研究中心和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小鼠中发现了一种罕见的肝癌类型---肝/胆管联合癌
EMBO Molecular Medicine:单细胞转录组显示与衰老相关的IL-6/CCR6轴驱动放射性皮炎
放射性脱发(脱发)和放射性皮炎(IRIAD)是放射治疗患者最常见的两种副作用,也是心理应激反应。放射性皮炎发生在大约95%的放射治疗患者中,其严重程度从轻度红斑到湿性脱皮和溃疡不等。
科学家最新揭示了IL-6在口腔鳞癌进展中的致癌作用机制
口腔鳞癌(OSCC)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95%。口腔鳞癌每年新增病例30多万例,发病年龄呈逐年下降趋势。目前,OSCC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Science子刊:人正交IL-2/IL-2Rβ系统可增强CAR-T细胞的增殖和抗肿瘤效果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佩雷尔曼医学院和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设计出一对人正交IL-2(orthogonal IL-2, ortho-hIL-2)和人正交IL-2Rβ(ortho-hIL-2Rβ)对,含有人类特异性突变。ortho-hIL-2对表达ortho-hIL-2Rβ的细胞具有选择性,对野生型T细胞没有明显的信号传导作用。ort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