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iScience:科学家发现能产生人体软骨的新方法 有望治疗人类出生缺陷或面部重大损伤

本研究结果显示,软骨细胞的分化过程可能由一系列结合软骨细胞受体的分泌型生长因子自分泌循环启动,颅面软骨类器官能够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内持续培养,最终可形成直径达1厘米的成熟结构。

2024-04-16

Cell:我国科学家开展的大规模研究揭示了DNA转座子的功能多样性,扩展了基因组工程工具箱

这项新研究新发现的转座子具有多种功能特征,极大地扩展了基于DNA转座子的基因工程工具箱,支持一系列应用场景。

2024-07-19

中山大学团队发现,乳酸会促进癌细胞修复DNA损伤,帮助癌细胞抵抗放化疗

这项研究再次证实乳酸化对肿瘤的生存有重要作用,他们也首次发现乳酸化可以促进癌细胞DNA损伤的修复,以及抗癫痫药物司替戊醇有提升放化疗效果的潜力。

2024-07-07

陈志坚获拉斯克奖,成为继屠呦呦、卢煜明之后又一位华人获奖者,解开了DNA刺激免疫和炎症反应之谜

拉斯克奖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顶级大奖,该奖项创立于1946年,旨在表彰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

2024-09-20

《癌细胞》:补足双免疗法缺陷!华人科学家发现麻风病药物能为“双免疫方案”减毒增效

研究显示,氯法齐明治疗可显著减轻结肠炎、自身免疫性脑炎、心肌炎等多种常见且可能致命的irAEs严重程度,这同样是肿瘤模型小鼠生存率提高的关键。

2024-04-11

J Extracell Vesicles:氧化应激过程中8-氧鸟嘌呤DNA糖基酶-突触结合蛋白7通路增加细胞外囊泡释放并促进肿瘤转移

本研究探索了氧化应激诱导癌细胞转移的机制,发现ros介导的DNA氧化损伤是启动OGG1和转录因子调控基因表达、ev释放和肿瘤转移的关键信使,这对理解癌细胞对肿瘤微环境的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2024-09-27

研究表明:人的线粒体DNA仅来自于母亲,主要影响后代身高、寿命和疾病风险,而父亲的饮食会影响后代健康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父母的遗传贡献不仅仅体现在基因的传递上,还通过环境和表观遗传机制深刻影响了后代的健康与发育。

2024-10-17

Sci Immunol | 天然免疫新发现:刘德培团队报道Schlafen-11是细胞内单链DNA的模式识别受体

这项研究发现单链DNA作为一种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可以激活其模式识别受体SLFN11,从而引发天然免疫反应。

2024-06-21

南京医科大学研究者们揭示了Chk2调节bmi1缺陷诱导的肾脏衰老和纤维化

本研究提供了几个重要的进展,研究者首次证明Bmi1缺陷驱动肾脏内线粒体和氧化应激诱导的DNA损伤,引发RTEC衰老、SASP、Chk2/ p53/ tgf β1介导的EMT和肾脏纤维化。

2024-05-02

Nature Communications:SNUPN缺陷是一种以前未被认识的肌营养不良亚型的遗传病因

本研究揭示了spn1缺陷患者和其他类型肌肉营养不良患者之间共同的潜在病理机制。这些发现表明,靶向SPN1或其他snRNP伙伴可能有望成为纠正snRNP组装的治疗方法。

2024-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