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的研究者们揭示了高脂肪饮食通过改变肠道菌群代谢促进结肠炎相关肿瘤的发生
食用高脂肪饮食(HFD)会引发慢性低水平炎症,与各种代谢和炎症相关疾病相关。长期HFD和相关的慢性炎症会破坏肠道免疫稳态。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过量摄入HFD与炎症性肠病(IBD)的进展和复发密切相关。
PNAS Nexus:长期摄入咖啡因或会改变机体的睡眠模式并增加大脑的血流量
来自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David Geffen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长期摄入咖啡因或许会对小鼠机体的睡眠模式和大脑血流量产生惊人的影响效应,同时在睡眠过程中还会增加其大脑的血流量。
科学家创制保存高质量DNA的昆虫野外监测装置
生物多样性丧失是三大环境危机之一。昆虫作为庞大且多样化的生物群体,几乎占据各种类型栖息地,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SITE-100”国际大科学计划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
Cell 子刊:喝酒之害深入骨髓,通过改变骨髓造血干细胞影响免疫稳态
综上所述,该研究构建了非人灵长动物的长期「饮酒」模型,并通过流式细胞分析、scRNA-seq 和 scATAC-seq 等方法证实,长期「饮酒」会引起骨髓造血祖细胞在表观遗传修饰、转录组水平发生改变
Cell Rep:人类胶质母细胞瘤的发生或与细胞中核孔复合体的改变有关
来自日本金泽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核孔复合体的功能和人类胶质母细胞瘤之间的关联,具体而言,他们阐明了名为p53的肿瘤抑制蛋白的失活。
Gut:科学家利用DNA甲基化特征能准确区分胰腺导管腺癌和胰腺炎患者
来自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有望找到能明确诊断的特殊分子标志物。在机器学习的支持下,研究人员识别出了一种特殊的DNA甲基化模式,其能以较高的准确性区分慢性炎症和恶性改变的组织样本。
Nature子刊:生活中经历的逆境,会永久改变我们的大脑
研究团队希望这项发现最终能有助于精神疾病的早期检测,从而帮助医生能够更早、更有效地治疗患者。当然,在这成为现实之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
科研人员揭示肠癌DNA甲基化调控的新机制
DNA去甲基化酶TET2在调控DNA甲基化状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液肿瘤中,TET2具有高频的基因突变,导致其活性丢失,但在肠癌等实体肿瘤中,TET2的失活形式和机制尚不清楚。
Polym Advan Technol:一种新型聚合物化合物可将质粒DNA高效导入漂浮的T细胞中,为构建新一代CAR-T细胞铺平道路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东京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聚合物,它能在嵌合抗原受体(CAR)T 细胞(CAR-T)疗法(一种治疗血癌的关键细胞疗法)中有效地将质粒 DNA 运送到 T 细胞中。重
用细菌,实现肿瘤DNA非侵入检测
体外DNA分析有助于检测和管理重要的人类疾病,包括癌症和感染。然而,体外传感需要潜在的侵入性样品去除,许多DNA诊断不能达到临床相关的序列分辨率,更先进的技术仍然过于昂贵,无法在所有环境中常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