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创制保存高质量DNA的昆虫野外监测装置
生物多样性丧失是三大环境危机之一。昆虫作为庞大且多样化的生物群体,几乎占据各种类型栖息地,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SITE-100”国际大科学计划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
Science:完全性脊髓损伤后的神经纤维再生可逆转瘫痪
当小鼠和人类的脊髓受到部分损伤时,最初的瘫痪之后会出现广泛的、自发的运动功能恢复。然而,在脊髓完全损伤后,脊髓的这种自然修复就不会发生,也就无法恢复。严重脊髓损伤后的有效恢复需要促进神经纤维再生的策略
Polym Advan Technol:一种新型聚合物化合物可将质粒DNA高效导入漂浮的T细胞中,为构建新一代CAR-T细胞铺平道路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东京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型聚合物,它能在嵌合抗原受体(CAR)T 细胞(CAR-T)疗法(一种治疗血癌的关键细胞疗法)中有效地将质粒 DNA 运送到 T 细胞中。重
Gut:科学家利用DNA甲基化特征能准确区分胰腺导管腺癌和胰腺炎患者
来自德国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有望找到能明确诊断的特殊分子标志物。在机器学习的支持下,研究人员识别出了一种特殊的DNA甲基化模式,其能以较高的准确性区分慢性炎症和恶性改变的组织样本。
科研人员揭示肠癌DNA甲基化调控的新机制
DNA去甲基化酶TET2在调控DNA甲基化状态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液肿瘤中,TET2具有高频的基因突变,导致其活性丢失,但在肠癌等实体肿瘤中,TET2的失活形式和机制尚不清楚。
BRAIN:肠菌能够“传播”认知损伤?科学家首次证实,肠菌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之间存在因果关联,或由损害成人海马神经发生介导
随着研究的深入,大家越来越认可,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受到遗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的多重影响。
Sci Transl Med:一种驱动肝脏损伤的特殊蛋白或有望作为开发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新型疗法的潜在靶点
来自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识别出了在NASH中诱发肝脏损伤的关键因素,这或许未来有望帮助开发治疗NASH的新型疗法。
研究发现花生四烯酸促进放射性肠损伤发生
放射性肠损伤(Radiation-induced intestinal injury)是腹盆腔及腹膜后肿瘤放疗时常见的肠道并发症(发病率约80%),严重时或导致放疗中断并危害健康,但目前临床尚无放射性
最新研究发现,早期人类胚胎无法有效修复DNA损伤
近日,在第39届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SHRE)年会上,牛津大学 Nada Kubikova 博士做了一项题为:Deficiency of DNA double-strand break repa
PLoS Biol:化疗对非癌细胞的损伤或会诱发乳腺癌的复发
来自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标准化的化疗药物会损伤周围的非癌变细胞,进而唤醒休眠的癌细胞并促进癌症生长;这一研究发现对于理解癌症复发的机制并寻找有效预防癌症的新靶点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