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肿瘤”科学家绘制出最大三阴性乳腺癌代谢物图谱
三阴性乳腺癌是“粉红杀手”乳腺癌的一种亚型,约占所有乳腺癌人群的15%。因恶性程度高、复发转移风险大、缺少精准治疗靶点,三阴性乳腺癌又被称为“最凶”乳腺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邵志敏教授、江一舟教授领衔团队成功绘制出当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三阴性乳腺癌代谢物图谱,优化了既往分型标准,为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方向;作为三阴性乳腺癌“复旦分型”研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我国科学家研发出检测DNA中第五种碱基的新技术
DNA的基本元素包括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胞嘧啶(C)和脱氧尿嘧啶(dU),然而目前还无法从单碱基分辨率水平上检测dU,严重影响了对dU功能的理解。近期,我国科学家研发出在单碱基分辨率水平上精准检测dU的新技术,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期刊
Human Genetics:基于机器学习建立人类遗传重组图谱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海鹏研究组等在Human Genetic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Fine human genetic map based on UK10K data set的研究论文。遗传重组是生命进化的基础,在有性生物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来自父方和母方的染色体相互交换遗传物质,从而增加了相邻基因间不同等位基因的组合,丰富了
Cell Discovery:人类三原核胚胎中进行线粒体DNA碱基编辑取得成功
Nature发表了刘如谦(David Liu)团队的题为:A bacterial cytidine deaminase toxin enables CRISPR-free mitochondrial base editing 的研究论文,刘如谦团队发现并命名了一种细菌毒素——DddA,它可以催化双链DNA(dsDNA)中胞苷的脱氨,将胞嘧啶(C)转化为尿嘧啶
Science:构建出血液蛋白形态图谱,鉴定出有潜力预测肝脏移植排斥的生物标志物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西北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体内的蛋白家族有可能预测哪些患者有可能会排斥新移植的器官,从而帮助患者做出治疗决定。这一进展标志着对特定细胞中的蛋白进行更精确研究的新时代的开始。
PNAS:揭示DNA修复和人类罕见神经变性疾病发生之间的神秘关联
来自Francis Crick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将引发AOA2的遗传和分子改变拼凑在了一起,相关研究结果或有望帮助开发新型AOA2的治疗性手段。
固态纳米孔中DNA的传输行为和机制研究取得系列进展
近期,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精准医疗单分子诊断技术研究中心在固态纳米孔中DNA的传输行为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Nano Letters、Carbon、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上。DNA蕴含的信息可用于遗传疾病根源确定和特定药物开发等。因此,获取其信息对
Science Advances:我国科学家绘制原发性肝癌高分辨率空间分子图谱
异质性是癌症预防和治疗的主要挑战。近日,我国海军军医大学的研究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题为“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spatial architecture in primary liver cancer”的文章。研究人员对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21个组织样本进行空间转录组
Nature Biotechnology:科学家利用DNA甲基化的波动实现高时间分辨率的人体组织细胞谱系追踪
目前,记录细胞祖先的分子钟突变太慢,无法测量成体组织中细胞更新的短时间尺度动态。近日,美国南加州大学的研究团队在《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了题为“Fluctuating methylation clocks for cell lineage tracing at high temporal resolution in hum
新研究指出高等生物中存在高水平DNA甲基化的大部分证据可能源于细菌污染
几十年来,一小群一流的医学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一种生物化学的DNA标记系统,它可以开启或关闭基因。许多人已经在细菌中研究了它,如今有些人已经在植物、苍蝇,甚至人类脑瘤中看到了它的迹象。然而,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这可能存在一个问题:它在高等生物体中存在的大部分证据可能是由于细菌污染造成的,而使用目前的实验方法很难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