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揭示现生鸟类飞行能力的退化机制

 具备飞行能力是鸟类与众不同的生物学特征之一,因此鸟类的飞行进化成为人们最关注的基本科学问题之一。近几十年来,飞行进化研究主要集中于已灭绝的古代鸟类或恐龙,有关现生鸟类飞行进化的研究鲜有报道。尽管飞行赋予了鸟类极大的生存优势,但现生鸟类中却有百余种(如鸵鸟、鸡等)的飞行能力发生退化,变得无法飞行或飞行能力降低。前人研究发现,形态结构变化(如翅膀变短)和能量节约策略与现生鸟类飞行能力退化有

2019-07-05

带羽毛恐龙化石研究揭示鸟类羽毛分子演化过程

侏罗纪近鸟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带羽毛的恐龙之一,过去对其功能形态学的分析指示其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但是由于缺乏直接的化石证据,因此对其飞行能力的推测一直存在争议。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泮燕红等完成的题为《羽毛分子演化的化石直接证据》的研究成果,于近期在线刊登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为探讨早期羽毛的演化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该研究显示,以近鸟龙为代表的带毛恐龙虽然可能具

2019-04-02

研究发现鸟类适应青藏高原极端环境的分子进化机制

 脊椎动物对极端环境的适应性进化是进化生物学和生理生态学共同关注的焦点。为补偿高海拔环境的低氧分压影响,动物机体通过多种氧传输途径保障氧持续传送到线粒体以支持需氧ATP的合成。在严重低氧条件下为保持动脉氧饱和度,在心肺功能和微循环系统调节的同时,机体需要增加血红蛋白氧(Hb-O2)亲合力以巩固组织氧化水平。已往对安第斯山鸟类研究发现,Hb-O2亲合力的增加是由不同的氨基酸替代组合引起的。

2018-02-07

Science:猎奇基因或有助鸟类逃脱气候变化影响

 我应该留下还是离开?这是当气候变化让栖息地变得不再适合生存时,所有野生动物都要面临的问题。一项日前发表于《科学》杂志的研究发现,拥有两个猎奇求新基因变异体或许能帮助一些鸣禽生存下来。和那些因留在原地不动而面临灭绝风险的鸟类相比,拯救生命的迁徙对拥有上述基因变异体的鸟类会更有吸引力。此前研究已经证实,两个名为DRD4和DEAF1的基因同人类、鱼和其他鸟类寻求新鲜事物存在关联。在最新研究中

2018-01-09

鸟类骨骼愈合演化或反映发育可塑性

 10月9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王敏、李志恒与周忠和关于早期鸟类腕掌骨和腰带骨骼愈合的研究,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研究提出作用于骨骼愈合的发育过程在鸟类演化早期是多效性的,在鸟类演化后期,发育过程或受到飞行的选择限制而失去多效性,可能反映了发育可塑性。相比于其它脊椎动物,鸟类骨骼系统最大的特点是骨骼愈合程度高,以适应飞行需要。最明显的是,手部的远端腕骨和三个掌骨愈合

2017-10-12

鸟类胚胎具有广泛的低温耐受性

  英国皇家学会期刊《生物学快报》(Biology Letters)于4月27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鸟类生态学研究组的研究论文,报道了胚胎对低温的耐受性广泛存在于众多鸟类物种中。鸟类胚胎在孵化过程中,

2017-05-03

古脊椎所发现颈椎关节面发生前后倒转的反鸟类——奇异食鱼反鸟

  4月13日出版的国际刊物《古脊椎动物杂志》(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王敏与周忠和关于早期鸟类的研究成果。他们对首次发现的吃鱼的反鸟进行了

2017-04-19

鸟类眼睛中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自然秩序

科学家们从鸟类的眼睛、盒装的玻璃弹珠和其他匪夷所思的地方发现了一种神秘的排列模式。七年前,当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乔?科尔博(Joe Corbo)教授透过显微镜观察鸡的眼睛装片时,一些非常奇妙的东西映入了他的视

2016-08-24

Science:看鸟类是怎么学习唱歌的

也许斑胸草雀的叫声有时候并不那么好听,甚至不如宠物狗的吠声。但是,在雄性斑胸草雀求偶的时候唱歌的声音却十分婉转动听,而且变化无穷。最近,一项研究解释了为什么这种鸟会哼出如此多的旋律。实际上,当幼鸟跟着父亲学唱歌时,会自动把之前已经学会的乐句过滤掉,这样就能够专注于学习不熟悉的部分。这一机制也适用于解释其它动物,包括人类,在学习复杂的技术时的机制。

2016-01-18

science:鸟类的“食,色”博弈

如果你跟你老婆都饿了,但煎饼店的老板只给你老婆做饼吃,你该怎么办?(老板跟你老婆真没啥事儿,重点在觅食上)。但如果是大山雀(生活在欧洲与亚洲北部地区),一方宁可等对方先吃完,自己饿着,也不会离开去寻找新的食物。

201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