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asitology:动物原虫感染性疾病疫苗可指导人类疫苗研究
近日,阿德莱德大学研究人员在Parasitology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提示:针对原虫感染性疾病动物开发的有效疫苗可以指导人类疟疾疫苗研究。尽管疫苗急切需要,并且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但相比之下,没有可用于疟疾或患
袁晶:使用CRISPR/Cas9介导的同源重组修复机制编辑疟原虫基因组
2014年9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9月26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4基因组编辑研讨会在上海好望角大饭店隆重举行。厦门大学的袁晶教授参加了此次大会并发表了题为"Efficient Editing of Malaria Parasite Genome Using the
Nature:一种对疟原虫传播到蚊媒起关键作用的调节性蛋白
最近,两个独立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作为主要的基因调控因子调节疟原虫有性阶段雌雄细胞发育(这种有性阶段的疟原虫称为配子体)的调节性蛋白,该发现揭示了长久以来困扰疟原虫生物学界的一个秘密,其发现对人类健康有
疟原虫抗药性基因被发现
来自Mahidol-Oxford Tropical Research Unit (MORU)的科学家在这里使用基因测序手段分析了来自亚非15个地区多达1612份血液样本,对比研究后确定了一种名为kelch13的基因突变很可能是产生抗药性的直接原因。
Nat Med:老药新用,金诺芬抗阿米巴虫效力明显
痢疾变形虫(Entamoeba histolytica)又称溶组织内阿米巴,是一种肠道内寄生虫,可引起阿米巴痢疾和肝脓肿,全球每年7万多人死于该寄生虫感染,是全球的主要死亡原因,被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列为B类优先生物防卫病原体,目前治疗方法依赖于有副作用的甲硝唑(metronidazole),对药物的潜在耐药性也日益显著。
Nature:英国发现恶性疟原虫有效干预途径
抗疟药物通常只对部分种类的疟原虫有效,这是疟疾防治一直以来的难题。英国研究人员日前在破解这一难题方面取得进展,他们发现了一种对所有恶性疟原虫都有效的治疗途径。 英国桑格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网站上报告说,他们发现疟原虫在人体血液中入侵红细胞的时候,红细胞上一种名为basigin的蛋白质和疟原虫表面一种名为PfRh5的蛋白质之间的联系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用药物阻碍它们之间建立联系...
PLoS Pathog:新研究发现间日疟原虫攻击人类红细胞的机制
Science:休眠状态的疟原虫提供新药线索
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了一系列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显示,它们有希望在疟原虫进入血流之前还在肝脏中孵化的时候将其杀灭。 人们急需这样的药物来治疗间日疟原虫 ,这是在非洲以外地区的主要的疟原虫种类。间日疟原虫与致命的恶性虐原虫不同,因为它会在肝脏中进入一种“休眠期”,这时该疟原虫被称作是一种休眠子。休眠子可在感染的蚊子叮咬了其宿主之后数月甚或数年时重新出现在血液之中。
PNAS:与疟原虫耐受青蒿素有关的遗传位点
一项研究发现了与青蒿素耐药性有关的4个恶性疟原虫的遗传位点。大多数疟疾流行的国家在联合疗法中使用青蒿素作为治疗恶性疟原虫的一线疗法。Christopher V. Plowe及其同事对从最近出现了对青蒿素耐药的恶性疟原虫的柬埔寨西部、孟加拉国和泰国进行的青蒿素疗法有效性临床试验中收集的恶性疟原虫DNA的8079个单核苷酸多态(SNPs)——这是一种遗传变异的形式——进行了遗传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