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阶段的重要基因挖掘获进展
根瘤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能够与豆科植物形成高度转化的共生关系,侵染豆科植物根部,形成根瘤,进而固定空气中的分子态氮以形成能够被植物利用的有机氮;根瘤菌从宿主植物中获取所需的光合产物。研究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固氮体系及机理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得益于高通量DNA测序,科研人员发表较多根瘤菌的完整基因组,但分析验
研究揭示土壤动物与丛枝菌根真菌相互作用促进植物生长
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复杂多样,包括从植物病原菌到共生菌等功能多样的物种。共生菌中的丛枝菌根真菌(AMF)可帮助植物获取生长所需的磷素(P)。虽然已揭示植物宿主和非生物因素与AMF群落的联系,但是对于较高营养级的土壤动物(原生生物和线虫)如何通过捕食作用影响AMF群落结构和功能尚不清楚,难以建立有效的线虫定向调控措施,提升植物生产力和养分利用率。中国科
研究揭示天然反义转录本调控microRNA生物合成和植物抗热性机制
近期,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何玉科研究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Natural antisense transcripts of MIR398 genes suppress microR398 processing and attenuate plant thermotoler
研究发现VPS28调控生长素介导的植物生长发育
内吞体分选转运复合体(ESCRT)在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在泛素化质膜蛋白的胞内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ESCRT复合体主要参与多泡体形成、胞质分裂和病毒出芽过程。该复合体含有多个组分,在动物中研究较多,而在植物中一些组分的功能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程佑发研究组通过遗传筛选,获得胚胎和幼苗缺失子叶的拟南芥ncp104 pid双突变体,研究发
植物抵御害虫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调控研究取得进展
许多植物在受到昆虫的啃食后,会合成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e inhibitor)。蛋白酶抑制剂能高水平的抑制害虫体内的消化酶,被认为是植物抵御害虫的一种重要的天然防御手段。昆虫的啃食会快速激活植物体内的茉莉酸信号系统,且目前大多分离到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均受到茉莉酸的调控,因此,目前普遍的观点是茉莉酸信号是调控蛋白酶抑制剂合成的主要的信号分子
Science:我国科学家揭示植物干细胞免受各种病毒感染机制
2020年10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植物之所以能够无限地生长,是因为它们含有由植物干细胞组成的分生组织(meristem),这些植物干细胞具有独特的能力,能够将自己转化为构成植物的各种特定细胞,并在适当的时候分裂,并根据需要产生任何类型的新细胞。分生组织存在于所有植物的顶端,使得它们能够长出新的茎或新的根。在树木中,分生组织也存在于树干中,能增
研究揭示抑制植物免疫新机制
9月26日,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Alberto Macho研究组在PLoS Pathogens上,发表了题为A bacterial effector protein prevents MAPK-mediated phosphorylation of SGT1 to suppress plant immunity的研究论
研究人员发表农业与植物生物技术中CRISPR-Cas应用综述文章
现代农业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现有的农作物栽培品种亟需改良与优化,以应对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以及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相比于传统育种,来自于原核生物的CRISPR-Cas系统可以准确、高效、可编程地对农作物基因组进行编辑,为未来农业发展提供新机遇。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高彩霞研究组致力于植物基因组编辑技术创新及作物分子设计育种应用研究。近日,综述期刊N
植物萜类化学防御与形成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萜类化合物是天然产物中最大的类群,结构多样、活性广泛,具有重要的药用和经济价值。植物合成萜类化合物目的通常被认为是调节其自身生长发育(如植物激素赤霉素、脱落酸和独脚金内酯)以及抵御各种生物胁迫(如昆虫拒食剂印楝素和除虫菊酯)。倍半萜为萜类化合物中的一个重要家族,具有丰富的化学结构和生物功能双重多样性。其中,杜松烯类倍半萜由于其独特的活性与功能受到
研究发现植物干细胞命运决定新机制
固着生长的高等植物能够不断调整器官发生和发育进程,从而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与动物相比,植物的生长发育表现超强的可塑性,这主要取决于其干细胞组织结构。以模式植物拟南芥根尖分生组织为例,干细胞组织中心(静止中心,Quiescent center,QC)与其周围干细胞共同构成根尖干细胞微环境,为根的生长发育持续不断地提供细胞源。WUSCHEL-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