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阻断免疫反应关键蛋白清除艾滋病病毒慢性感染
2013年4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已经证明,暂时阻断免疫反应的关键蛋白质,有助于身体清除自身慢性感染。相关结论发表在4月12日的Science杂志上,研究发现了新的方法来处理持久性的艾滋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该研究小组主要研究1型干扰素(IFN-1),细胞释放的IFN-1蛋白对致病微生物作出响应,使细胞彼此对话和协调作出免疫反应抗感染。
Immunity:对艾滋病毒疫苗的新见解将促进该疫苗的发展
4年以前,一种有发展前途的HIV疫苗显示出了它对抗艾滋病病毒的潜力,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它不能对艾滋病的传播起到广泛的保护作用。 现在,由杜克大学医学院领导,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美国军方艾滋病研究项目和泰国卫生部参与的一项新研究在HIV疫苗的作用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见解,他们的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何该疫苗只能使三分之一的接种者受益,而其他人仍然是易受HIV感染的。
Nature:感染艾滋病毒的T细胞是病毒传播的运输载体
通过粘膜表面进入机体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传播到淋巴组织,造成免疫系统的全身性感染。这种病毒早期传播的机制是不清楚的。体外研究表明,在感染和未感染的T细胞之间的稳定联系的病毒突触的形成,大大提高病毒转移的效率。但是目前还不清楚,在细胞持续运动于上皮和淋巴组织的条件下,体内T细胞间的接触是否足够稳定以利于功能性突触的形成。。
AAC:研究人员开发出能防止艾滋病毒感染的牛奶
2012年10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墨尔本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一种牛奶能用来保护人类免受艾滋病毒的感染。 全球范围内约30亿人感染了艾滋病毒,目前并没有有效的疫苗。新研究发现牛奶中含有抵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抗体。 墨尔本大学博士Marit Kramski和他的同事发现,使用奶牛产生抑制HIV-抗体比现有的疫苗生产方法更便宜。
JBC:新研究揭示艾滋病毒感染辅助性T细胞机制
2012年9月27日 电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杂志上的研究揭示了艾滋病毒是如何感染帮助人体免疫系统进行抗感染的辅助性T细胞。该研究由Mason国家生物防御和感染性疾病中心教授Yuntao Wu领导完成。 HIV病毒劫持辅助性T细胞,当辅助性T细胞数量直线下降时,身体容易患病。
Cell Host & Micro:研究者揭示抵御病毒感染的关键分子MDA5
近日,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揭示了在特定病毒感染期间,关键分子MDA5对于产生足够量的干扰素抵御病毒感染必不可少。缺少MDA5的小鼠模型会迫使其免疫系统寻找更为有效的捍卫者来抵御感染,这无疑给病毒提供了机会让病毒建立一个慢性长期感染。就像在经典电影中看到的骑兵攻击,在机体中,适时的时间对于战胜病毒的感染也是非常关键的。
武汉大学侯炜等发现抗艾滋病毒感染新细胞
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侯炜教授和武汉大学动物实验中心科研人员合作的一项科研成果发表在8月份美国著名国际学术刊物《淋巴细胞生物学》杂志上。这项研究发现,一种名为“表达CD56分子的T淋巴细胞”具有抗艾滋病毒感染的作用。 据侯炜教授介绍,这种名为“表达CD56分子的T淋巴细胞”是一类“桥梁细胞”,既具有自然杀伤功能,又能起到自我保护作用。
GeoVax公司艾滋病毒DNA/MVA疫苗进入I期临床试验
要做到在高感染风险人群中真正有效,HIV疫苗所需要达到的不仅仅是保护暴露于病毒的个体,而是更多。最近,GeoVax($GOVX)公司在2012年逆转录病毒及机会感染大会(Conference on Retroviruses and Opportunistic Infections,CROI)上所提交的研究使HIV疫苗离这种理想模式的预防性疫苗离更近了一步,并为临床试验开启了大门。
Science:中外科学家共同解析艾滋病毒感染人体细胞的机制
9月12日,美国《科学》杂志-美国科学促进会(Science-AAAS)在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吴蓓丽研究员研究组在趋化因子受体CCR5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上,吴蓓丽研究员为唯一通讯作者,上海药物研究所为第一单位。这也是《科学》杂志-美国科学促进会第一次在上海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之前仅在北京做过一次新闻发布。
Science:研究者首次实现对细菌基因组的重编码 使得细菌可有效抵御病毒感染
2013年10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Scienc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耶鲁和哈佛大学等处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对有机体的全基因组进行了重新编码,并且改善了细菌抵抗病毒的能力。 研究者Farren Isaacs教授表示,我们首次实现了对遗传代码的基础性改变,通过使用新型遗传代码来创造出有机体使得我们可以扩大研究生物功能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