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解锁人胚胎干细胞命运转化的奥秘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潘光锦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以PRC2 specifies ectoderm lineages and maintains pluripotency in primed but not naive ESCs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发现PRC2复合物决定人胚胎干细胞是否能向整个外胚层谱系分化,并在维持naive(
科学家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成功制造出功能性的小肠组织片段
2017年10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成功利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制造出了生物工程化的功能性小肠组织片段,当被植入到大鼠机体中时,这种小肠组织片段能够将营养物质运输到血液中。图片来源:Kentaro Kitano, MD, MGH Center for Regene
Stem Cell Rep:利用胚胎干细胞获得更多β细胞
2017年9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 —β细胞能够向血液中释放胰岛素,而患有1型糖尿病的病人体内几乎不存在β细胞,免疫系统对β细胞的异常攻击是1型糖尿病患病的主要原因。胰岛素能够在血糖水平较高时调节控制血糖,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来帮助控制血糖水平。科学家们一直在寻找制备β细胞的方法,希望能够将人工制备的β细胞移植到糖尿病患者体内来调节血糖水平。最近来自哥本哈根大学和诺和诺德制药公司的研
南京古生物所等在瓮安生物群动物胚胎化石中发现细胞核结构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朱茂炎、副研究员殷宗军与来自英国、巴西和瑞典的合作者,在贵州瓮安动物胚胎化石亚细胞结构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他们采用高分辨率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扫描显微术等三维无损成像技术,以亚微米的精度重建了动物胚胎化石的三维结构,并且借助大型图形工作站和专业体数据处理软件,对搜集的显微CT数据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显微结构学和统计学结果均表明,瓮安动物胚胎化石
科学家开发新型体外重编程技术 利用抗体将皮肤样细胞转化成诱导多能干细胞
2017年9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新方法能够将普通的成年机体细胞重编程为干细胞。研究人员对由1亿个抗体组成的文库进行筛选,发现了多个抗体能够将成熟的皮肤样细胞转化成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图片来源:microbiologyspring2011.wi
在单细胞转录组分辨率下重建虚拟果蝇胚胎
图片来自Drosophila Virtual Expression eXplorer/BIMSB at the MDC。2017年9月10日/生物谷BIOON/---在经过13次快速的细胞分裂之后,一个受精的果蝇卵子产生大约6000个细胞。它们在显微镜下看起来都一样。然而,在那时,果蝇胚胎中的每个细胞已知道它是变成神经元还是肌肉细胞,或2017年9月10日/生物谷BIOON/---者变成肠道、头部
源自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的神经元有望改善帕金森病症状
图片来自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与应用中心。2017年9月10日/生物谷BIOON/---帕金森病(PD)的细胞疗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了。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生命科学技术中心、京都大学和瑞典隆德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将源自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C)的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移植到帕金森病模式猴子的大脑中,改善了它们的症状。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7年8月31日的Nature期刊上,论
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最新研究进展(第1期)
2017年8月31日/生物谷BIOON/---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细胞)最初是日本科学家山中伸弥(Shinya Yamanaka)团队在2006年利用病毒载体将四个转录因子(Oct4, Sox2, Klf4 和c-Myc)的组合转入到小鼠胚胎或皮肤纤维母细胞中,使其重编程而得到的类似胚胎干细胞的一种细胞类型。这些iPS细胞在形态、基因和蛋白表达、表观遗传修饰状态、细胞倍增能力、类胚体和畸形瘤生
胚胎干细胞研究最新进展(第1期)
2017年8月31日/生物谷BIOON/---胚胎干细胞,是一种持久具有更新能力的细胞,它能够或发育成几乎所有人类的各种组织或器官,故其在医学上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与应用前景。 人胚胎干细胞是在人胚胎发育早期——囊胚(受精后约5—7天)中未分化的细胞。囊胚含有约140个细胞,外表是一层扁平细胞,称滋养层,可发育成胚胎的支持组织如胎盘等。中心的腔称囊胚腔,腔内一侧的细胞群,称内细胞群,这些未分化的
广州生物院发现多能性获得中细胞器重塑的亚细胞水平事件
7月19日,国际学术杂志《自噬》(Autopha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刘兴国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BNIP3L-dependent Mitophagy Accounts for Mitochondrial Clearance during Three Factors Induced Somatic Cell Reprogramming。该研究以Yamana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