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从结构上揭示MHC-I组装复合体筛选蛋白片段机制

图片来自S. Trowitzsch, A. Möller, R. Tampé。2017年11月16日/生物谷BIOON/---如今,社交媒体帮助我们跟上时事。由于我们无法同时处理大量的信息,神经网络仅提取我们需要知道的信息。我们体内的细胞以一种类似的方式运作:在抵抗寄生虫、病毒甚至癌症的过程中,一种被称作MHC-I肽组装复合体(MHC-I peptide-loading complex)

2017-11-16

免疫毒素SL-401达到关键临床试验终点

今天Stemline公布了其树状细胞肿瘤(BPDCN)药物、免疫毒素SL-401的一个关键二期临床的顶级分析结果,详细结果将在12月的ASH年会公布。SL-401在第三阶段(12微克/公斤/天)13位未经治疗患者的完全应答率为54%,总应答率为77%。在所有45名患者的CR为60%、ORR为82%。毛细血管渗透综合症(CLS)是SL-401最大安全问题,已在148位用药患者中造成3例死亡。这个试验

2017-11-01

科学家建立用于抗原表位精细作图的生物合成法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徐万祥研究员和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谢毅课题组合作,在抗原表位作图和抗体识别精细表位鉴定的免疫学领域建立了肽生物合成法。附带详细操作程序的方法学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期刊。新改良法仍使用截短的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188)作为短肽的基因工程表达蛋白载体,但通过在pXXGST-1质粒的克隆区插入一病毒基因,既保留了原方法的主要特点,如相对

2017-10-09

剧毒的蓖麻毒素最新研究进展

2017年9月28日/生物谷BIOON/---蓖麻籽为大戟科蓖麻属植物蓖麻的种子,而蓖麻子主要含有脂肪油和蓖麻毒素。蓖麻油有致泻作用,医学上通常作为泻剂。但蓖麻毒素具有强毒性作用的植物蛋白,并主要存在于蓖麻籽中。此毒素可在冰箱中贮存数月而不失活性,但煮沸易失去活性。蓖麻毒素有很强的细胞毒性,研究人员从去壳蓖麻籽中提取天然蓖麻毒素,以白血病K562细胞、大肠癌SW480 细胞、结肠癌Colon205

2017-09-28

Science:毒蛙如何对自己的神经毒素产生抵抗力?

图片来自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doi:10.1093/molbev/msv350。2017年9月24日/生物谷BIOON/---不要让它们的外表欺骗你:顶针般大小的、色彩鲜艳的、粘糊糊的毒蛙事实上携带着我们知道的一些最为剧毒的神经毒素。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和德国的研究人员离解决一个相关的令人挠头的问题---这些毒蛙如何阻止自己中毒?---更接近一步

2017-09-24

Nature:利用比较糖蛋白质组学鉴定出导致蓖麻毒素毒性的新玩家

图片来自Nature, doi:10.1038/nature24015。2017年9月23日/生物谷BIOON/---虽然在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和脂类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糖基化在蛋白质组水平中仍未得到广泛的探索。对复杂的糖蛋白质组(glycoproteome)进行分析的技术是有限的。糖蛋白不仅在糖基的数量和位置上存在差别,而且也在每种聚糖(glycan)的组成和结构上存在差别

2017-09-23

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机制研究获得进展

  黄素依赖的加氧酶(Flavin-dependent oxygenase)是一类以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或黄素单核苷酸为辅酶的氧化还原酶,在生命过程的各个阶段参与各种与氧化还原相关的生化反应。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刘文课题组和金属有机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郭寅龙课题组合作,以硫肽类抗生素的典型代表硫链丝菌素(Thiostrepton,TS

2017-09-08

利拉鲁获得心血管疾病标签

【新闻事件】:今天诺和诺德宣布其 GLP- 1 激动剂利拉鲁肽(商品名 Victoza)获得 FDA 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标签,这有别于礼来的 SGLT2 抑制剂 Jardiance 的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的标签。因此诺和诺德称这是唯一能降低心血管死亡、心梗、中风三种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降糖药。这个决定是根据 LEADER 试验,在那个 9000 多人参与的试验中,平均使用 3.8 年利拉鲁肽降低 13%

2017-08-26

FDA批准利拉鲁新适应症: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

8月25日,FDA批准Victoza(利拉鲁肽)的新适应症,用于降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脏病、卒中和心血管死亡风险。FDA此项批准是基于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型LEADER研究的结果。LEADER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在来自32个国家的9340例伴有较高心血管风险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考察了利拉鲁肽相比安慰剂联合标准疗法的长期(3.5~5年)临

2017-08-28

dulaglutide遭击败 索马鲁将成GLP-1市场新霸主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人体胃肠道黏膜天然分泌的一种“肠促胰素”,可以与胰岛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并刺激胰岛素分泌,进而产生降低血糖的作用。GLP-1受体激动剂类降糖药物的优点在于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胰岛素,而且可以减少食物摄取和延缓胃排空,有利于控制体重,可以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FDA先后共批准了艾塞那肽(AZ,2015/4/28)、利拉鲁肽(诺和诺德,2010/1/25)、阿必鲁肽(G

2017-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