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微胶囊活菌配方SIM01,有效缓解新冠后遗症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最新完成一项大型的三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证实,新冠后遗症患者服用其研发的口服微胶囊活菌配方(SIM01)改善肠道微生态后,能够纾缓不同系统及器官的新冠后遗症征状。这项
我国陈声教授团队在两项新的研究中发现有望治疗超耐药性、高传染性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新方法
在两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型两种治疗由抗生素耐药性超级细菌引起的感染的新方法具有疗效和良好的临床应用潜力。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自然·免疫学》:科学家首次发现,长期压力会导致肠道乳酸菌减少,促进肠道免疫细胞进入大脑诱发抑郁
这篇研究表明长期压力可以导致易感个体出现肠道菌群失调和乳酸菌数量下降的现象,而这会促进肠道γδT细胞和γδ17 T细胞上的增加,这些细胞会迁移到硬脑膜处,进而促进神经病理和抑郁相关的行为的发生。
心理压力通过肠神经系统加剧肠道炎症
这些发现为大脑对外周炎症的影响提供了机制解释,将肠神经系统(ENS)定义为心理压力和肠道炎症之间的中继站,并表明压力管理可以作为炎症性肠病(IBD)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肠道神经元和神经胶质可能是
肠道菌群对于机体肝脏的修复至关重要!
来自德国慕尼黑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上述过程的成功或许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机体的肠道菌群,其或能帮助改善肝癌和其它疾病的患者肝脏手术后的预后情况。
《细胞·代谢》:南京医科大研究团队首次揭示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吲哚-3-乳酸影响结直肠癌发展的表观遗传学机制
在最近的《细胞·代谢》杂志上,南京医科大学的刘星吟教授团队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2],植物乳杆菌L168及其代谢产物吲哚-3-乳酸(ILA)可以改善肠道炎症和肠道微生态,抑制结直肠癌的发展。ILA可以使
PNAS:一种新型化合物或有望杀灭艰难梭菌并有效预防机体再感染
来自美国圣母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有望治疗艰难梭菌感染患者的新方法,文章中,研究人员搜索了医学数据库从而寻找可能在抵御艰难梭菌感染患者机体中表现较好的抗菌分子。
海洋小单胞菌天然产物everninomicin的生物合成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张长生团队在海洋微生物天然产物everninomicin的生物合成及工程菌株构建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Cell子刊:房静远团队揭示肠道菌群调控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新机制
房静远教授团队揭示了具核梭杆菌(Cell, 2017;Gut 2021)和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Gastroenterology, 2021)等肠道细菌通过促进炎症、破坏肠道微环境、加剧代谢紊乱等途径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