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renetapopt+阿扎胞苷治疗TP53突变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和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疗效显著!
eprenetapopt是一款p53再激活剂,可重新激活突变型p53蛋白的活性,诱导程序性死亡。
Nature子刊:酵母菌“变身”工程益生菌,可用于治疗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复杂的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常表现为腹痛、腹泻、血便、体重减轻等,目前还很难根治,大多数可用的IBD疗法会抑制全身的免疫系统,增加患者感染和患某些类型癌症的风险,因此对于IBD的治疗仍需不断探索。共生微生物群是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在正常情况下,由微生物细胞和它们所包含的基因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糖尿病性心肌病的细胞机制和推荐的药物治疗方案
糖尿病(DM)与一种特殊的心脏表型相关,其特征是结构和功能改变。这种所谓的糖尿病性心肌病(DM CM)与临床相关,因为DM患者表现出较高的心力衰竭发生率。从机制上讲,几个参数在心肌细胞水平上相互作用,导致炎症、凋亡、活性氧增加和钙信号改变。这反过来会引起功能性心肌改变,尤其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结局恶化。因此,迫切需要有效的治疗选择。本文就目前推荐的糖尿病
Nat Cancer:一种新型组合性疗法或有望帮助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
2021年6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侵袭性对疗法耐药的难治性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的预后结果往往较差。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Nature Cancer上题为“Combined inhibition of XIAP and BCL2 drives maximal therapeutic efficacy in genetically d
1型糖尿病首个疾病修正疗法!预防性免疫治疗单抗teplizumab遭美国FDA拒绝批准:但与疗效无关!
teplizumab 2周疗程治疗将疾病风险↓50%、发病推迟≥2年,有潜力成为第一种可预防/延缓高危人群发展为临床1型糖尿病(T1D)的疗法。
Nat Med:工程化的酵母益生菌或有望帮助治疗人类炎性肠病
2021年6月30日 讯 /生物谷BIOON/ --炎性肠病(IBD,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是机体胃肠道的一种复杂慢性炎性障碍,由机体共生微生物和宿主细胞所产生的胞外三磷酸腺苷(eATP)能够激活嘌呤信号,并促进肠道炎症和病理学表现。生活在人类肠道中的微生物世界会对人类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包括炎性肠病在内的多种疾病都与这些微生
Mol Psych:开发出一种有望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新型潜在的非侵入性技术
2021年6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进行性的生理性老化与机体的认知性能受损及无法诱导长时程增强作用(LTP)有关,而LTP是机体记忆的一种电生理相关因素。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Psychiatry上题为“Low-intensity ultrasound restores long-term potentiation an
Hepatology:目前正在使用的一种白血病疗法或有望治疗肝内胆管癌
2021年6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胆管癌是一种罕见且具有侵略性的癌症,其每年在英国影响着超过2000名患者的健康,然而,胆管癌的发病率每年都在稳步增加,有研究人员推测,未来胆管癌或会像乳腺癌一样常见。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肝癌,目前患者急需治疗方案,c-Jun-
四川大学:通过微生物和基因框架确定炎症性肠病的药物靶点
随着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和流行率的不断提高,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治疗药物。虽然IBD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先前的研究已经为遗传、免疫、微生物和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提供了证据。在这里,作者构建了一个基于基因-微生物区系相互作用的框架来发现IBD生物标记物和治疗药物。总之,通过整合计算机筛选、微生物区系干扰、基因敲除技术
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细胞外小泡可促进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血管生成、脑重塑和神经功能恢复
来源于右侧细胞类型的间充质基质细胞(MSC)来源的小细胞外小泡(SEV)可促进中风的康复。在这一过程中,微血管重塑起着核心作用。因此,作者研究了MSCsEVs对体外培养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CMEC/D3)增殖、迁移和管状形成的影响,以及对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缺血后血管生成、脑重塑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在体外,从低氧(1%O2)而不是“常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