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重大突破:AI从超1亿个分子中预测强力抗生素,杀伤超级耐药细菌

2020年2月26日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开创性的机器学习方法已经从1亿多个分子中识别出了强大的新型抗生素,包括一种可以对付多种细菌的分子--包括肺结核和被认为无法治愈的菌株。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名为halicin的抗生素是第一个被人工智能发现的抗生素。尽管人工智能以前曾被用于协助抗生素发现过程的某些部分,但他们表示,这是人工智能首次在不使用任何人

2020-02-26

人工智能找到全新抗生素 可杀死超级耐药

 今日,顶尖学术期刊《细胞》杂志刊登了一篇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论文。科学家们通过一种深度学习系统,让人工智能“慧眼识珠”,发现了一种潜在糖尿病药物的抗菌潜力。在动物实验中,这种全新的抗生素能有效杀死一种对已知所有抗生素都耐药的超级细菌。这一重磅发现也登上了当期《细胞》杂志的封面。科学家们是怎么想到用人工智能来寻找新型抗生素的呢?在论文的

2020-02-21

Science子刊:揭示癌细胞多药耐药的新机制

2020年2月20日讯 /生物谷BIOON /--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AIST)的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对一线化疗的获得性耐药转移到二线靶向治疗的机制,这种机制导致了癌症耐药的"多米诺效应"。他们的研究发表在近日的《Science Advances》上,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策略,用于改善对抗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患者的癌症治疗的二线疗法。对癌症药物的耐药性通常是通过

2020-02-20

Nat Commun:对抗抗生素耐药性的新战略

2020年2月17日讯 /生物谷BIOON /--比利时鲁汶大学的生物科学工程师开发了一种新的抗菌策略,通过阻止细菌的合作来削弱细菌。与抗生素不同,这种策略没有耐药性,因为不耐药细菌的数量超过耐药细菌。研究结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传统的抗生素杀死或减少单个细菌的活性。一些细菌对这些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使它们能够进一步生

2020-02-17

Cancer Cell:研究发现解决皮肤癌细胞耐药性的新途径

2020年2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 /--研究人员发现,黑色素瘤细胞通过改变其内部骨骼(细胞骨架)来对抗抗癌药物,这为对抗皮肤癌和其他产生治疗耐药性的癌症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由伦敦大学玛丽皇后学院(Queen Mary University of London)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通过增加两种细胞骨架蛋白--rock和肌球蛋白II的活性,黑色素瘤

2020-02-14

Nat Commun: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髓母细胞瘤耐药的线索

2020年2月15日讯 /生物谷BIOON /--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医学院(UNC)神经学系副教授Timothy Gershon和神经学和遗传学教授Kirk Wilhelmsen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已经鉴定出导致一种亚型的成神经管细胞瘤靶向治疗失败的特定类型的细胞亚型。他们发现,虽然大多数细胞

2020-02-15

基因免疫治疗新药被“保送” 直击奥希替尼耐药难题

EGFR靶向治疗出现耐药是躲不掉的难题,尤其是三代药奥希替尼(泰瑞沙,AZD9291)耐药后十分棘手,成为广大肺癌患者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最近随着一款新药的"保送",这一难题终于迎来新的解决方案。FDA授予Oncoprex联合奥希替尼快速通道审批资格,用于治疗奥希替尼耐药后的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这意味着无需经过漫长的审批流程,Oncop

2020-02-10

Cell:强效抗体1-18可限制HIV耐药性产生

2020年2月6日讯/生物谷BIOON/---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T)是治疗HIV病毒感染的金标准。它们在抑制这种病毒的复制方面非常有效,但需要一生当中每日服用,这可能带来副作用。鉴于HIV的高度变异性及其快速适应的能力,需要联合使用至少两种ART药物来阻止耐药性产生和治疗失败。针对HIV的广泛中和抗体广泛中和抗体是目前治疗和预防HIV感染的新治疗选择的研

2020-02-06

Science: HIV耐药性机制新见解

近日,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研究揭示了HIV对多种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机制,这一发现为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打开了大门。

2020-02-02

Science子刊:改性环糊精分子可作为广谱杀病毒药物,同时可阻止病毒耐药性产生

2020年2月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士、加拿大、英国和美国的研究人员开发出用糖分子制成的新型抗病毒物质,它们可以在接触时消灭病毒,并且可能有助于抵抗病毒性流行病爆发。他们发现它们有望用于治疗单纯疱疹病毒(HS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寨卡病毒(ZIKV)等病毒感染。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1

2020-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