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揭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中特殊信号的改变机制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当神经疾病患者大脑处于空闲状态下时,其大脑中分布着许多断裂的信号,这对于理解精神分裂症患者大脑中的生物标记物以及开发新型疗法非常关键。
Neuron:改变神经调节素1的水平可以逆转精神分裂症样表型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超过全球人口的1%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患精神分裂症病人会出现自己表示有幻觉,或者旁人可以发现他们的表现受幻觉影响; 还可能会出现社交或职业功能退化、 一些认知方面缺陷症状等。精神分裂症具有很强的遗传因素,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不可逆的神经发育性疾病。
PLoS ONE:精神分裂症药物或可抑制耐药性细菌的感染
2013年5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2008年,来自南丹麦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硫利达嗪(thioridazine)可以抵御耐药性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
Biol Psych:新型抗氧化剂或可抑制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的发展
2013年3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γ-氨基丁酸(GABA)的缺失和精神分裂症及抑郁症发生有关,在精神分裂症中,表现比较明显的是GABA神经元亚型的缺失,即微清蛋白快速发放中间神经元(parvalbumin fast-spiking interneurons)的缺失,这些神经元的活性对于正常的认知能力以及情感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
Biol Psych:基因GRIN3A引发精神分裂症的分子机制
2013年3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精神病专家就发现了在机体中积累的某些物质,这些物质如果积累到异常高水平时就会使得个体产生和精神分裂症相关联的症状。和致幻药苯环利定(PCP)或者麦角酸二乙胺(LSD)相关的化学药物就可以解释为何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精神病一样的症状。
Mol Psych:全基因组测序揭示精神分裂症发生的新位点
2013年3月1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Psychiatr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丹麦阿尔胡斯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了,病毒和基因可以以某种方式相互作用,从而增加个体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研究者已经在发育中的胎儿中发现了这种现象。
Biol Psych:精神分裂症或使个体加速衰老
2013年3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很多研究证据都揭示了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神经发育的障碍表现,比如,参与精神分裂症遗传风险的基因同样也参与了神经细胞的发育以及神经细胞之间沟通。对大脑成像的许多研究也描述了精神分裂症发生早期的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一些早期的对大脑成像的研究甚至发现,并没有证据表明精神分裂症存在大脑结构的缺陷。
Neuron:李卫东等揭示精神分裂症基因对人脑影响机制
上海交大特别研究员、Bio-X研究院李卫东博士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校合作,日前在《Cell》子刊、神经科学顶级期刊《Neuron》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揭示精神分裂症的基因对人大脑的影响机制。这一发现将为医学界通过基因治疗,改善大脑特殊区域基因缺失引发的认知和情感障碍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精神分裂症是最严重的精神疾病,病因迄今尚未阐明。遗传因素被视为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AJP: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ZNF804A具新的功能突变
精神分裂症是困扰人类的重大精神疾病之一,且具有很强的遗传性。近年来,随着全基因组关联性分析(Genome-wideassociationstudy,GWAS)的逐步开展,人们已经报道了一系列的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ZNF804A是最近首先在欧洲人群中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发现的一个精神分裂症易感基因。然而,随后在中国人群中的验证研究却报道了不一致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