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揭示酵母转录中介复合物调控端粒机制
真核生物的端粒(Telomere)对于保证染色体正常复制以及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也是研究基因组中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结构的重要模型。 9月19日,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化与细胞所周金秋研究组揭示酵母转录中介复合物调控端粒机制的最新研究结果。
Cell:阻断端粒酶能杀死癌细胞 却会产生耐药
据科学家在2月17日Cell上的报道,抑制通过延伸染色体两端的保护帽从破坏中抢救恶性细胞的端粒酶,杀死肿瘤细胞但也触发引起癌症存活和传播的耐药性通路。 端粒酶在许多晚期癌症中过度表达,但是评价它作为治疗靶标的潜力要求我们理解它做什么且它如何做。 我们利用小鼠的实验性优点来造模,并更精确地研究在癌症发育、进展和治疗中的端粒危机、端粒酶复活和端粒酶消除。
Cell:抑制线粒体可增强抗端粒酶疗法的疗效
2月17日,Cell杂志发表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和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等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抗端粒酶疗法能够诱发肿瘤细胞的端粒通过同源重组维持其长度,线粒体也会产生适应机制。 端粒酶是癌组织中特异表达的关键酶,与肿瘤细胞无限增殖关系密切。
PNAS:个体的端粒长度可能预测寿命长短
近日,发布在PNA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Telomere length in early life predicts lifespan"发现,个体的端粒(这是在染色体的两端形成了保护帽的重复的DNA序列)的长度可能预测寿命。 Pat Monaghan及其同事测量了斑马雀从雏鸟阶段到自然寿命末期的端粒长度。这种鸟的自然寿命从210天到将近9年不等。
PNAS:潘俊敏等揭示纤毛长度调控机制
2013年7月8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潘俊敏教授研究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ctivation loop phosphorylation of a protein kinase is a molecular marker of organelle size that dynamically reports flagellar length”的研究论文...
Nat Commun:曲晓刚等人类端粒功能调控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曲晓刚研究员领导的生物无机化学/化学生物学研究团队在端粒、端粒酶功能调控、稀土手性化合物对特殊核酸识别及阿尔兹海默症抑制剂筛选及作用机制方面取得重要新成果。最新代表性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由于人端粒DNA与衰老和疾病发生密切相关,成为目前生物学﹑化学和药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Diabetes:利用白细胞端粒长度预测糖尿病风险
2013年8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根据8月15日在线发表于Diabete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称:对于美洲印第安人来说,白细胞端粒长度与糖尿病发病的风险相关,相比白细胞端粒长度最长的人而言,那些白细胞端粒长度最短的人糖尿病发病风险几乎增加了2倍。 新奥尔良杜兰大学Jinying Zhao博士和他的同事调查是否白细胞端粒长度(不依赖于已知的糖尿病危险因素)可预测糖尿病发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