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N ONCOL:如何预测奥沙利铂治疗II/III期结肠癌引起的神经病变反应?
M. Kanai教授及其团队进行了大规模、前瞻性、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作为第二阶段(JOIN/JFMC41)和第三阶段(ACHIVE/JFMC47)的一部分辅助临床试验。JOIN/JFMC41试验招募了893名II/III期结肠癌患者,而ACHIVE/JFMC47试验招募了1313名III期结肠癌患者。
Science子刊:揭示阿尔茨海默病中大脑突触退化背后的关键机制
这些作者使用超分辨率显微镜,检测了PCP信号通路中的组分---称为Celsr3、Frizzled3和Vangl2---在成年大脑的谷氨酸能突触中的精确位置。他们随后发现,移除这些对成年神经元突触的初始组装至关重要的组分,可以显著地改变突触的数量。这些令人惊讶的发现表明,正常大脑中的总体突触数量是由Celsr3和Vangl2之间的微妙平衡来维持的。
Science:转移RNA或有望作为治疗人类特定类型周围神经病变的潜在疗法
来自拉德堡德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解析了周围神经病变腓骨肌萎缩症发生背后的一种分子机制,这种疾病同时影响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这一科学突破或为这种不治之症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
eLife:研究发现定位于突触小泡的新型转运体
在神经系统中,化学突触传递依赖于突触小泡中储存的特定神经递质及其在神经细胞活动时的释放。突触小泡定位的神经递质转运体介导了小分子神经递质在突触小泡上的摄取和富集[1],进而决定了神经元输出的信号类型:如兴奋性的谷氨酸能信号、抑制性的GABA能信号等。因此,了解这类转运体对理解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发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多年以来只有少数
PLoS Biol:揭示α-突触核蛋白原纤维能改变溶酶体的形状和渗透性促进帕金森病病理传播
2021年7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神经退行性疾病成为全球十大死亡原因之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正在大力了解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这对于开发针对这些不治之症的有效疗法至关重要。然而,我们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的基本分子机制仍然缺乏了解。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溶酶体在帕金森病扩散过程中的作用。相
Cell:表达GABA受体的小胶质细胞选择性重塑和修剪抑制性突触
2021年7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从小狗的叫声到雨滴打在窗户上的声音,我们的大脑每秒钟都会收到无数的信号。大多数时候,我们不理睬无关紧要的线索---苍蝇的嗡嗡声、树上树叶的轻柔沙沙声---而注意重要的线索---汽车喇叭声、敲门声。这使我们能够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中活动、导航,甚至是生存。大脑筛选这种无休止的信息流的非凡能力是由数十亿个突触组成的复杂
Nat Neurosci:揭示人脑中突触后树突棘的蛋白组成
2021年7月10日讯/生物谷BIOON/---树突棘(dendritic spine)是从脑细胞的树突中出现的小的膜状突起,有助于向神经元传输电信号。树突棘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状,从所谓的“粗短状(stubby)”到 “蘑菇状(mushroom-like)”。已经发现蘑菇状树突棘对人类成年后的大脑运作具有关键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人们知道,随着大脑的成熟和发育
加拿大研究人员开发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药物
多伦多大学Stéphane Angers教授领导的团队,开发了一种合成抗体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可逆转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病带来了新希望。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会导致失明的病变,影响约30%的糖尿病患者,其原因主要是Wnt通路被破坏。Wnt通路是一种阻止分子进入视网膜的生理屏障,对于血-视网膜屏障的形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