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人员提出载体氧缺陷介导的生物质直接甲烷化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化学品研究组研究员王峰团队与大连理工大学特聘研究员王敏团队合作,发展出一种载体氧缺陷介导的生物质直接甲烷化新方法,实现了包括木质纤维素在内的生物质资源在温和条件下(<200℃)的高选择性转化制甲烷,为生物质资源的利用开拓了新路径。甲烷作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重要的燃料和化工原料。将废弃的生物质资源转化为甲烷十分

2021-08-01

研究人员发现NCAPH影响非小细胞肺癌进展的新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勇彬课题组和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段勇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miR-133b targets NCAPH to promote β-catenin degradation and reduce cancer

2021-07-28

意大利研究人员:血液样本重测显示新冠病毒可能早已在意传播

意大利和荷兰的两个实验室对少量在新冠疫情暴发前采集的血液样本进行了重新检测,发现了通常在新冠病毒感染者体内出现的抗体。意大利米兰国家肿瘤研究所科学主管乔瓦尼·阿波洛内认为,这个结果说明在意大利,新冠病毒“很有可能”早在公认的时间点之前,就已经在“一定限度内”传播了。阿波洛内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或将有助于解释为何意大利在2020年年初遭到了新冠疫情的严重

2021-07-25

Cell Reports:科研人员报道非典型激酶Riok3对病毒感染激活的Ⅰ型干扰素通路的调控作用和分子机制

   浙江大学医学院、浙医二院杜雨棽教授和香港大学孙仁教授合作在国际著名期刊Cell Report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报道了非典型激酶Riok3对病毒感染激活的Ⅰ型干扰素通路的调控作用和分子机制。论文题为“Riok3 Inhibits the Antiviral Immune Response by Facilitating T

2021-06-25

研究人员提出非宿主植物参与菌根网络新观点

  约90%以上陆生植物可与真菌形成菌根(Mycorrhiza),在农林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类型是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和外生菌根(Ectomycorrhiza,EM)。植物与AM或者EM二者互惠共生,其中植物为真菌提供所需碳水化合物,真菌则协助植物获取更多的养分和水分并增强其抗逆性。自然条件下,一种植物

2021-07-20

北大科研人员鉴定领域长期探寻的磷脂翻转酶

磷脂双层膜是生命的核心特征之一,从细胞层面上界定了“非我“和”自我“、并保护着后者。因此,细胞起源的假说之一就认为:磷脂双层膜包裹、隔绝了少许溶液和溶质,从而产生了第一个细胞。磷脂双层膜的功能核心是具有油、水双亲性的磷脂分子,它们“肩并肩”的排列成为脂层(leaflet),进而两个脂层相对排布构成双层膜(bilayer)。磷脂膜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功能,决定了组

2021-06-01

研究人员绘制人体组织5-羟甲基胞嘧啶图谱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伊成器团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陶伟团队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张骞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合作发表了题为“Tissue-specific 5-hydroxymethylcytosine landscape of the human genome”的论文,绘制了多种人体组织5-羟甲基胞嘧啶

2021-07-16

Cell:中国科研人员揭示水稻基因组中的“隐藏”变异

  我国科研人员采用第三代基因测序技术,揭示了水稻基因组中的“隐藏”变异。这一研究成果《基于33个水稻遗传多样性材料的泛基因组分析揭示“隐藏”的基因组变异》,近日在国际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据介绍,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李仕贵、钦鹏团队和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梁承志团队选取了具有高度代表性的33个水稻材料,采用最新的第三代基

2021-06-02

研究人员实现甲醇酵母的高效代谢改造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合成生物学与生物催化创新特区研究组研究员周雍进团队在甲醇酵母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取得进展,实现了甲醇酵母的高效代谢改造。科研人员在甲醇酵母代表菌株毕赤酵母中,构建了基因编辑工具,强化了同源重组从而实现了精确基因编辑,鉴定了染色体基因整合位点并表征了系列不同表达强度的启动子,此外还发展了双因素调控策略调控脂

2021-07-12

Communications Biology:研究人员开发出基于液滴微流控的链霉菌高通量筛选技术平台

  链霉菌是重要的工业微生物,可以生产蛋白、小分子药物等高附加值产品。工业生产中,常用随机诱变手段产生大量的链霉菌突变库,但缺乏与之相适配的高通量筛选手段用以获得目标突变株。已报道的基于流式细胞分选的方法只能对链霉菌的原生质体或孢子进行筛选,由于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多产生于菌丝发酵的平台期,因而原生质体或孢子均无法代表链霉菌的真实发酵状态

202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