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利用人工智能构建出具有优异结合强度的蛋白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报告了人工智能驱动的生物技术进步,对药物开发、疾病检测和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华东师范大学的研究者们揭示了小分子抑制剂选择性靶向BCL6是卵巢癌的潜在治疗策略
本研究发现WK369是一种新型的BCL6小分子抑制剂,在体外和体内均能显著抑制OV的生长和迁移,且无毒性,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
研究发现黄酮类化合物可挽救驱动蛋白的致病突变
结果显示,突变体线虫表现出行为不协调。进而,研究对这一突变体线虫进行遗传筛选,最终分离出20种突变可以纠正KIF1A(R11Q)突变引起的线虫行为学缺陷。
Nat Commun:揭示蛋白STING在人体先天免疫系统中的新作用
当病原体侵袭身体时,先天性免疫系统就会发挥作用,抵御入侵的病原体。先天性免疫系统是第一道防线。它能准确检测出病毒或细菌,然后激活蛋白来对抗病原体。为了更好地了解身体先天性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来自日本国
Cell | 浙江大学王良静/陈淑洁发现微生物代谢物通过调节泛癌患者的T细胞干细胞性提高免疫治疗效果
该研究发现共生约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johnsonii,L. johnsonii)的丰度与Tpex细胞的比例呈正相关,并提高了对ICB的反应性。
蛋白质设计迎来“智能生成时代”
2023年以来,智能大模型成为一个热词,也成为赋能各个行业的一个重要工具。而生物科学作为可高度数字化的系统,具备可解读、可编程的特性,成为智能大模型赋能的一个重要领域。
Genes & Cancer:揭示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在人类尤文肉瘤发生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本文研究结果揭示了USP1在尤文肉瘤发生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其能通过不同的机制来调节尤文肉瘤的生长和化疗敏感性。
Nature子刊:刘涛团队开发基于RNA编辑的密码子扩展,用于内源蛋白质标记
该研究扩展了内源蛋白标记方法,提供了一个广泛适用的平台,可以在活细胞中标记内源蛋白质,以研究其定位和功能。
洪佳旭/张川团队开发LYTAC Plus水凝胶平台,同时实现致病蛋白降解和基因沉默
该研究开发了一种LYTAC Plus水凝胶,将siRNA整合到LYTAC中,可同时靶向降解致病蛋白质并沉默相关基因,并在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小鼠模型中进行了验证。
ACS Nano:蛋白胨序列对二维组装机制和动力学的影响
近段时间,来自华盛顿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的Sakshi Yadav Schmid教授及团队利用原位原子力显微镜和时间分辨 X 射线散射法研究了蛋白胨序列对云母表面二维组装机制和动力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