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珊瑚塑造了现代鱼种的丰度
研究人员说,当今的印度-澳大利亚鱼种是世界上最多元的鱼种之一,而这与那里的珊瑚礁不无关系;这些珊瑚礁为这些鱼的先祖提供了数百万年来气候变化的避难所。这一发现提示,珊瑚礁不只是在环境变化时保护各个物种;它们还会塑造未来的物种多元化格局。
Sci Rep:伊拉克沿海水域发现生命力很强的珊瑚礁
一个面积为4公里x7公里的活珊瑚礁已在伊拉克浑浊的沿海水域被发现。该发现发表在本期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是伊拉克第一个已知的珊瑚礁。
Science:海绵可为珊瑚礁群落循环使用资源
珊瑚礁代表了地球上某些最多产的生态系统,然而,它们却可以在缺乏营养物质的水域——相当于海洋的沙漠——中兴旺成长。这种现象已经被称作“达尔文的悖论”,且它让科学家们多年来感到好奇。如今,Jasper de Goeij 及其同事说,海绵在为珊瑚礁群落循环利用有机物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们将来自珊瑚及藻类的溶解的有机物质转变成为像螺蛳及寄居蟹等较大的生物能够摄食的富有营养的颗粒物质。
藻类基因组有望解开珊瑚白化之谜
根据新华社7月12日报道,日本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12日发表公报称,其研究小组成功破译了一种与珊瑚共生的单细胞植物虫黄藻的基因组,这一成果将有助于探究正在全球蔓延的珊瑚白化现象的原因。 冲绳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研究员将口荣一率领的研究小组,对生活在加勒比海的虫黄藻进行培养,然后提取出DNA,花费两年时间分析了虫黄藻的约6亿个碱基对的序列,确定其拥有约4.2万个基因。
Science:珊瑚胚胎可无性生殖
近日,澳大利亚海洋科学研究所和的研究人员发现珊瑚胚胎可自我克隆进行无性生殖。相关论文发表在3月2日的Science杂志上。 珊瑚虫通常是通过有性生殖繁殖后代,卵细胞在珊瑚虫母体释放在周围水环境的前后进行受精。这些受精卵在找到新的栖身地之前,暂时在洋流中飘荡。 反过来说,珊瑚虫的克隆体就是珊瑚虫本体的复制品。
PNAS:海藻或能让接触到的珊瑚中毒
一项研究提示,全球珊瑚礁迅速而显著的衰退可能部分是由于在海藻中的化学物质导致的。 此前的研究发现了海藻增加与珊瑚损失之间的关联,但是造成这种衰退的机制尚不清楚。 在斐济Votua礁的一项实地研究中,Douglas B. Rasher及其同事让几种海藻与珊瑚直接接触,结果发现海藻抑制了珊瑚的光合作用并且导致珊瑚白化——这是不健康的珊瑚的两个指标。这些效应局限于直接接触的区域。
Nature Communications:通过减少森林砍伐来保护珊瑚礁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报告说,旨在逆转当前森林砍伐趋势的保护项目也可能有利于近岸珊瑚礁生态系统。这项工作表明,区域土地利用管理对于减少马达加斯加岛上的珊瑚礁沉积来说要比起促成作用的气候变化更重要。 河流上游的森林覆盖已知会影响被冲到海边的沉积物。
Nature:深海夏威夷金珊瑚
本期封面所示为NOAA/HURL Pisces V潜水器一次下潜过程中获得的深海夏威夷金珊瑚Kulamanamana haumeaae在其生活环境中的图像。
澳大利亚研究者完成对珊瑚虫的基因组测序
2011年7月8日,澳大利亚研究者已经完成了对鹿角珊瑚 Acropora millepora 的基因组测序工作,他们说,这标志着动物基因组项目将在这个国家首次全面开展起来。 这个测序项目由澳大利亚基因组研究所和ARC中心的珊瑚礁研究团队共同开展完成。ARC研究团队包括来自詹姆斯库克大学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莫纳什大学,沃尔特和伊丽莎豪研究所和昆士兰大学的科学家们。
PNAS:DNA测序可能有助于解释珊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力
一项研究说,先进的DNA测序技术可能有助于科研人员探明哪种珊瑚更有可能比其他珊瑚在未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中生存下来。近来的研究已经证明了某些珊瑚能比其他一些珊瑚更好地承受环境压力,诸如珊瑚白化,但是这种适应力增强的基础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