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NANOTECHNOL:石墨烯抗菌分子机制被查明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黄庆、方海平、樊春海研究员与IBM沃森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周如鸿教授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将计算机模拟与实验紧密结合起来,在石墨烯抗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石墨烯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的一种分子机制,相关论文已于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杂志。
JBC:单核金属酶是过氧化氢的主要目标
过氧化氢在微摩尔水平即对细胞有毒性。大量的酶都对过氧化氢十分敏感而失活,但是这种损伤往往是可逆的 近日,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Adil Anjem 和James A. Imlay做了一项有意义的实验,验证了单核金属酶与过氧化氢的直接关系,并且阐明了在过氧化氢环境下单核金属酶失活的机制。实验表明,多种酶对过氧化氢十分敏感而失活,但是这种损伤往往是可逆的。
Plant,Cell & Environ:夏桂先等植物耐氧化胁迫研究获进展
近日,微生物所夏桂先研究组利用酵母筛选体系从碱蓬中分离了一个耐逆相关新基因SsOEP8,该基因编码叶绿体外膜蛋白,和植物对氧化胁迫的耐受性紧密相关。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Plant, Cell & Environment上。
Chi Sci Bulle:微生物油脂花生四烯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
自然界里某些含脂类的微生物细胞是高质量油脂,特别是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产者。微生物油脂不仅有益健康, 而且是生物柴油潜在的油脂来源。由于气候变化,耕地减少,科学家早就提出开发微生物油脂作为动植物油脂可替代的来源。但由于经济原因, 这个过程进展缓慢,其瓶颈在于微生物细胞合成油脂的效率太低。
EMBO:华南植物园研究氧化胁迫耐受机理获进展
图:OXS2定位对开花时间的影响 由高温、低温、干旱、重金属以及病虫害引起的植物胁迫,导致每年农作物的产量降低,品质下降。每种胁迫都会导致活性氧的产生,活性氧主要是由叶绿体、线粒体的电子传递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这些活性氧损伤了细胞的结构,进而导致细胞死亡。其中重金属胁迫除了影响作物产量外,植物吸收的这些有毒元素,还会通过膳食方式被人体吸收,影响人类的健康。
:NO参与过氧化氢诱导的水稻叶片细胞死亡过程
叶片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水稻抽穗后籽粒灌浆所需要的营养物质60%-90%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叶片的衰老是植物发育过程中必然经历的生命现象,它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性,对植物本身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然而在农业生产上,叶片早衰则导致其过早丧失光合功能和同化作用,从而显著减少籽粒中干物质的积累,进而对作物的产量与品质带来不利的影响。
Sci Rep:李寅等利用二氧化碳生产蛋白质研究获进展
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环境和能源问题,二氧化碳的封存、固定和转化技术备受关注。光合自养原核生物蓝细菌(cyanobacteria)由于生长相对快、不产内毒素、表达外源基因不形成包涵体等优点,成为二氧化碳生物转化的研究热点。通过对蓝细菌进行工程改造,已经可以将二氧化碳生物转化为一系列酮、醇、酸等化学品。
Nat Commun:开发出可以直接用于书写的石墨烯人工细胞膜
2013年10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曼彻斯特大学和卡尔斯鲁厄大学的研究者表示,他们可以使用一种名为“脂质蘸水笔的纳米刻蚀”( Lipid Dip-Pen Nanolithography,L-DPN)的技术,就可以在石墨烯表面的薄膜上直接写入文字。
北美另辟蹊径增产丁二烯 未来产量或提高
由于页岩气产量猛增,北美大量原有和新建裂解装置都以乙烷等轻烃作为原料,导致丁二烯产量大幅减少,供应缺口加大。为此,北美另辟蹊径,通过开发生物技术和新工艺来增产丁二烯,弥补缺口。 据悉,页岩气革命的蓬勃发展,使得更多美国乙烯裂解工厂采用廉价乙烷等轻烃作为裂解原料,其成本比石脑油法低了近一半,但这种工艺并不会副产丁二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