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著提高外泌体产量和核酸包载效率,基因治疗取得新进展!
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的James Lee课题组发明了一种细胞纳米化生物芯片,在数量级上提高外泌体生产和核酸包载效率,在靶向性和疗效上大大超越目前临床实验正在测试的外泌体包载的基因治疗药物!这些结果12月16日发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外泌体是细胞内的多囊体分泌到细胞外,半径为40-150
首次揭示噬菌体利用细胞核样区室保护自身基因组免受CRISPR核酸酶切割
2019年12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细菌和感染它们的病毒正在进行一场与生命本身一样古老的分子军备竞赛。进化为细菌配备了一系列可靶向并破坏病毒DNA的免疫酶,包括CRISPR-Cas系统。但是,杀死细菌的病毒(也称为噬菌体)已设计出了它们自己的工具来帮助它们战胜这些最强大的细菌防御。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加州大学圣地
脑靶向核酸纳米传递系统研究取得进展
10月11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巫林平课题组和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教授Moein Moghimi研究团队共同合作,基于多肽的脑靶向纳米传递系统的最新成果“Crossing the blood-brain-barrier with nanoligand drug carriers s
Nat Biotechnol:新型纳米胶囊高效输送Cas9核糖核酸蛋白复合物用于体内基因组编辑
2019年9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 /--编辑遗传密码的新工具为遗传性疾病、某些癌症甚至顽固病毒感染的新疗法带来了希望。但是,将基因疗法传递到身体特定组织的典型方法可能是复杂的,并可能导致令人不安的副作用。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研究人员通过将基因编辑有效载荷装入可定制的微型合成纳米胶囊中解决了其中的许多问题。近日他们在《Nature Nanotechnology》杂志上描述了这种新型的递
核酸自组装纳米结构的肿瘤靶向治疗方面获进展
化疗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之一,顺铂和卡铂等铂类化合物作为一线化疗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癌症的临床治疗。铂类药物的抗肿瘤活性主要基于其与DNA的共价或非共价作用,这类相互作用是没有细胞选择性的,因而在利用铂药进行化疗的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包括肾毒性、耳毒性和神经毒性等。发展新的铂药给药策略以提高疗效并降低毒副作用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广受关注。自组装的DNA纳米结构具备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并且能够在肿瘤区
线框式核酸纳米结构的骨架与关节
2019年7月25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魏迪明分子设计课题组和美国普渡大学毛诚德课题组合作在《应用化学》(Angewandte Chemie)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基于分支结构单元的线框式DNA纳米结构的自组装”(Self-assembly of wireframe DNA nanostructures from junction motifs)的研究论文。在纳米尺度实现分子和纳米材料单元的可控自
借助磁控微流控芯片,建立埃博拉病毒核酸适配体的高效筛选平台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高致病性传染病,高亲和力和特异性的亲和试剂对其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近日,武汉大学生物医学分析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通过借助磁控微流控芯片,建立了一个针对埃博拉病毒核酸适配体的高效筛选平台。核酸适配体因其具有体外筛选、化学合成等特点,能够为病毒的检测提供一种性能优异的亲和试剂。然而,核酸适配体的筛选效率是其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瓶颈。为提高其筛选效率,严苛的筛选条件是其
动物所开发出快速精准的核酸检测技术
高效精准的核酸检测技术在传染病原检测、食品安全检疫和致病基因筛查等许多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基于CRISPR的基因组编辑技术极大地革新了生物医学研究。有趣的是,除了能够通过对基因组精准操控来进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最近一些研究发现CRISPR系统的某些效应蛋白,例如Cas12a,在切割靶DNA后会受激获得切割非靶向单链DNA(ssDNA)的活性,从而能够用于快速简便地进行核酸检测,在传统的
评述: 快速检测支原体的核酸扩增技术在生物制剂的质量控制和批次放行测试中的应用
支原体属于细菌,但它们缺少细胞壁,这使得它们比传统的细菌更加“形态多变”。鉴于支原体在细胞形态上的可塑性和较小的细胞尺寸,它们能够通过0.1微米的除菌过滤器。它们普遍存在于人类、动物和植物中,因此生物制药生产过程或研发中使用的任何来自动物或植物的原料潜在地含有支原体。此外,一些支原体甚至能够通过形成生物膜在环境中长期存活。因此,在生物制品生产过程中,细胞培养原材料是它们的潜在污染源,加之生物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