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 & Biol:关键血小板蛋白的发现为开发抑制中风及心脏病发作的药物提供希望
2013年9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血小板可以促进血液凝集,其也是众多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发作及中风等疾病的核心所在。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hemistry &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等处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关键的血小板蛋白,其为开发新型抑制血栓形成或者危险性的血凝的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帮助...
Stroke:抗血小板药物和降压药物能降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卒中风险
最新的证据提示现有最好的药物治疗可能足以预防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卒中的发生。如果真是这样的,那么确定治疗所降低的风险就显得至关重要。为此,英国圣乔治大学卒中与痴呆研究中心的Alice King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2年11月27日的Stroke杂志上。结果发现:抗血小板治疗和血压控制是降低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短期卒中和心血管风险的最重要因素。
PNAS:研究者揭示小鼠模型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的致病机制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NAS在线刊登了中国疾控中心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Pathogenesis of emerging 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in C57/BL6 mouse model”,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病毒在小鼠模型中引起严重发热的发病机制。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抗乙肝病毒一类新药获准进入临床研究
近日,由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南发俊、左建平研究员领衔研制的非核苷类抗乙肝病毒(HBV)1.1类新药—异噻氟定(NZ-4, W28F)及其胶囊,历时7年艰苦卓绝的研发工作,于2012年3月5日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试验批件,同意进行Ⅰ期临床试验。
PNAS:新成像技术能够检测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效果
2013年11月6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期发表在PNAS杂志上的文章称,麻省综合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MGH)科学家开发出一种新成像技术能够检测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对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反应。
JBC:发现新的抗糖尿病药物GQ-16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g)属核激素受体超家族成员,是调节脂肪细胞分化和能量代谢的关键因子。 研究发现,很多抗糖尿病药物主要通过抑制Cdk5介导PPARg的磷酸化来发挥效用。因此,对PPARg的研究能够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来评估发展更有效的胰岛素敏化剂。
抗多发性硬化症药物Lemtrada的FDA审核之路晦暗不明
Cancer Res:研究发现抗HER2药物也适用于HER2阴性肿瘤患者
Mol.Pharm:欧盟成功研制出廉价抗HIV药物
近日,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资助的一项由8个欧盟国家、瑞士和2个非洲国家27个研究机构组成的大型研究项目——“欧盟抗病毒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项目成功研制出一种廉价的、能够抗HIV病毒的新型抗病毒物质(microbicide),有望成为攻克艾滋病这一世界顽疾的有效武器。研究结果已在分子药物科学杂志(Molecular Pharmaceutics)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