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滋养细胞来源的外泌体microRNA-1290通过靶向LHX6促进子宫内膜与胚胎之间的相互作用
母体子宫和胚胎之间的信息交流对成功怀孕至关重要。外泌体,细胞外囊泡的亚型,包括许多生物活性因子,调节怀孕早期阶段,特别是在胚胎着床期间。然而,来自胎盘滋养细胞的外泌体microRNAs (miRNAs)调节胚胎着床的机制仍不清楚。
癌细胞来源的外泌体circUSP7通过调节miR-934/SHP2轴诱导CD8+ T细胞功能障碍和抗pd1耐药
CD8+ T细胞在先天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近年来,CD8+ T细胞功能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得到证实,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然而,CD8+ T细胞功能障碍在人类NSCLC中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
Science子刊:活化巨噬细胞-肿瘤嵌合外泌体使得针对实体瘤的人性化抗癌免疫疗法有望成为可能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工程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和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活化巨噬细胞-肿瘤嵌合外泌体(activated macrophage–tumor chimeric exosome, aMT-exos),它能共同激活免疫反应和肿瘤微环境以支持癌症免疫疗法。
Nature子刊:将牙龈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生物支架结合,可修复外周神经损伤
2021年10月17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修复外周神经的新方法将牙龈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gingiva-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 GMSC)的再生能力与生物支架结合起来,使面部受伤后的神经得到功能恢复。相关研究结果于2021年9月30日在线发表在npj Re
J Extracell Vesicles: 脂肪组织来源的干细胞细胞外囊泡通过骨保护素和miR-21-5p缓解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是由于骨形成与骨吸收之间的不平衡,导致骨组织数量的损失。干细胞源性细胞外囊泡(EVs)作为一种新型的无细胞治疗方法。
Hepatology:在肝脏外发现了一种新的肝脏干细胞来源,有望治疗Alagille综合征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在肝脏外发现了一种新的干细胞来源,可以帮助治疗Alagille综合征患者。这一发现对Alagille综合征和一般的肝脏疾病(包括癌症)有广泛的生物医学意义。
利用包装ZFP-DNMT3A融合蛋白的外泌体在体内高效抑制HIV病毒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希望之城和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抗HIV蛋白,可以抑制小鼠骨髓、脾脏和大脑中的HIV水平,并阻止这种病毒在这些部位中的复制。
科研人员制备出用于生产外泌体药物载体的新工具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杨慧团队研发出一种纳米流控芯片技术,实现了外泌体药物载体的高通量制备,并实验验证了新型外泌体药物载体的抗肿瘤效果。最新研究成果以A high-throughput nanofluidic device for exosome nanoporation to develop cargo delivery vehicles
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胃癌细胞源外泌体分离与检测技术取得重要研究成果
近日,国际权威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IF:10.618)发表了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陈迪教授课题组和交大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王志刚教授课题组的合作论文“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胃癌细胞源外泌体分离与检测技术”(ExoSD chips for high-purity immunomagnetic separation
Sci Adv:利用重编程工程化的合成性外泌体或能优化机体伤口的愈合
来自马克斯普朗克医学研究所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工程化改造并设计出了一种合成性的外泌体,其能在机体伤口闭合期间调节细胞的信号转导;这些合成性的结构与天然发生的细胞外囊泡结构相似,后者在机体多个不同过程的细胞间交流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