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艾滋病毒通过细胞间直接接触传播
2019年8月20日讯 /生物谷BIOON /——像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这样的病原体的传播常常是在试管中(即在二维细胞培养中)进行研究的,尽管它几乎不能反映人体中更为复杂的情况。而近日海德堡大学的一个跨学科的科学家团队利用创新的细胞培养系统、定量图像分析和计算机模拟,探索了艾滋病毒如何在三维组织样环境中传播。研究人员的结果表明,这种组织结构迫使病毒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传播。尽管经过30多年的
Science子刊:细胞入侵抑制剂eCD4-Ig有望抵抗高剂量的HIV病毒攻击
2019年7月31日讯/生物谷BIOON/---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俗称艾滋病病毒)和相关的猴免疫缺陷病毒(SIV)通过CD4受体侵入细胞,因此人们已设计了基于CD4的疗法来阻止病毒结合和入侵宿主细胞。许多猿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和猿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SHIV)已被用于评估HIV-1疫苗策略的功效,其中,SIVmac239被认为是最严格的,这是因为与SHIV模型不同的是,它的全基因组在
J Clin Invest:长期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个体中,感染艾滋病毒的细胞持续存在脑脊液中
2019年7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 /——7月15日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在接受长期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艾滋病毒阳性患者中,约有一半的人的脑脊液中含有艾滋病毒感染细胞。医学博士Serena Spudich及其耶鲁大学的同事们研究了HIV在脑脊液中的持久性,以及在长期接受ART治疗期间炎症和神经认知表现的关系。6
Hepatology:揭示乙肝病毒和丁肝病毒如何在肝细胞中建立感染
2019年6月25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可扩展的细胞培养系统,它允许对宿主细胞如何应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又称乙肝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HDV,又称丁肝病毒)感染进行了详细调查。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6月17日在线发表在Hepatology期刊上,论文标题为“Analysis of host responses to hep
PLoS Pathog:病毒导致NK细胞瘫痪的机制
2019年6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水痘和带状疱疹病毒采用强大的免疫逃避策略,抑制NK细胞破坏受感染细胞的能力,以及抑制有助于控制病毒感染的分子的产生。相关结果于6月13日发表在开放获取期刊PLOS Pathogens上。正如作者所指出的那样,阐明潜在分子机制的未来研究可能允许在治疗环境中利用这些知识,其中异常的NK细胞活化可引起免疫病理学的发生,例如某些自身免
研究发现流感病毒调控宿主细胞周期的新机制
病毒的复制依赖于宿主细胞的多种因子参与完成。多种病毒可以操纵宿主的复制机器,导致宿主细胞周期阻滞从而有利于病毒自身的复制。以前的研究发现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流感病毒的NS1蛋白参与这一过程。流感病毒的基质蛋白M1位于病毒粒子的包膜内侧,起着关键的结构功能,并在病毒感染的多个阶段发挥重要功能。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方敏课题组发现M1与宿主的SLD5蛋白互作在流感病
Plos Pathogen:理解病毒为何不能在细胞内复制有助优化疫苗设计
2019年6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5月30日在《Plos Pathogen》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通过鉴定一种有助于限制改良痘苗病毒寄主范围的基因,可以开发针对多种传染因子的新型和改良疫苗。痘病毒载体具有突出的特性,可用于开发针对各种感染因子的疫苗。最广泛使用的痘病毒载体是MVA,其表现出极端的宿主范围限制,在大多数哺乳动物细胞中失去了无法有效产生感染性病毒的能力。尽管正在进行
Science子刊:经过CRISPR编辑的B细胞产生抗体,对抗难以治疗的病毒
2019年5月26日讯/生物谷BIOON/---疫苗每年可以预防数百万人死亡,并将某些疾病推向了生存的边缘。然而,事实证明,开发针对多种病毒的有效疫苗即使不是不可能,也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尽管进行了数十年的研究,但尚未有得到批准的疫苗能够长期预防流感病毒、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或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比如,对作为一种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的RSV而言,高风险婴儿每月接受合成抗体注射,以便在短
Nat Immunol:在慢性病毒感染期间,杀伤性T细胞引发恶病质产生
2019年5月29日讯/生物谷BIOON/---在癌症和肾病等疾病的最后阶段,许多患者会出现恶病质(cachexia),这是一种破坏性的疾病,在这种疾病中,肌肉和脂肪储备会日渐减少,导致无法控制的体重减轻,有时甚至会导致死亡。恶病质也可在HIV病毒、肺结核杆菌、疟原虫和其他寄生虫等病原体的感染过程中表现出来。通过让患者进食或给予营养补充剂无法治愈这种疾病,这促使科学家更好地了解它的内在病因。如今,
Cell:我国科学家揭示基孔肯雅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机制
2019年5月20日讯/生物谷BIOON/---致关节炎甲病毒(arthritogenic alphavirus),比如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 CHIKV),在全世界引起严重的让人虚弱的风湿性疾病,从而导致严重的发病率和经济成本。曾经一度局限于东半球的基孔肯雅病毒自从2013年在加勒比地区发现携带这种病毒的蚊子以来,已感染了美洲100多万人。大多数感染者会出现发烧和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