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oke: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后的MR-DWI阳性病灶数有助预测症状性缺血并发症
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夹闭后症状性缺血并发症(症状性缺血并发症SIC、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卒中)、微血栓(根据MR的弥散加权图像,即MR-DWI阳性进行判断)的危险因素,以及MR-DWI阳性,即DWI(+)与SIC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为此,韩国Yonsei医学院Severance医院影像科的Byung Moon Kim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研究,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2012年11月29日的Stroke杂志上。
JCI:揭示免疫系统抵御机体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分子机制
2012年12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者发现了免疫系统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者发现免疫系统也可以对机体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产生抵抗反应,其能够产生较强的抗炎T细胞效应来帮助抵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相关研究或可帮助研究者开发出抗动脉粥样硬化的疫苗以及新型治疗疗法。
JAMA:地中海饮食与外周动脉疾病的较低风险有关
据1月22/29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在西班牙开展的一项多中心研究发现,一种辅以特级初榨橄榄油或坚果的地中海饮食与外周动脉疾病的较低风险有关。
拜耳启动肺动脉高压药Adempas IIIb期试验
拜耳启动IIIb期RESPITE临床,在PDE-5i治疗反应不足的患者群体进一步评价肺动脉高压药物Adempas,目前该药已获FDA批准。
Circulation:动脉粥样硬化和自身免疫疾病之间的联系机制
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个体也显示出罹患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倾向,动脉粥样硬化症俗称血管硬化。慕尼黑的临床研究者与维尔茨堡研人员合作发现了一种新机制有助于解释两种疾病之间存在的联系。两种疾病之间的联系在于称为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s)的特定免疫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受到受损坏和死亡细胞释放的DNA刺激,分泌干扰素蛋白以刺激免疫反应。
Hypertension:朱大岭等深入解析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Hypertension在线刊登了哈尔滨可以大学药学院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The miR-328 regulates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by targeting at IGF-1R and CaV1.2,”,在文章中,研究者深入解析了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AH)的发病机制。
NEJM:瓣周返流是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的主要缺陷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3月26日在线发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的Susheel K.Kodali博士的最新研究成果,Susheel K.Kodali博士通过对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TAVR)患者2年随访结果首次确认,哪怕只是轻度瓣周主动脉返流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率。
PLoS ONE:干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中发挥一定作用
2013年9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Buffalo大学研究员发现在“坏”胆固醇导致人类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干细胞发挥了关键作用。 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PLOS One杂志上。早期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动物模型中发现,高水平的LDL(“坏”胆固醇)通过刺激造血干/祖细胞(HSPC)的生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拜耳肺动脉高压药物Adempas获FDA批准
2013年10月9日讯 /生物谷BIOON/ --拜耳(Bayer)10月9日宣布,FDA已批准Adempas(riociguat)用于2种类型的肺动脉高压:a)用于肺动脉高压(PAH)成人患者(WHO分级I)的治疗,以提高运动能力、WHO功能分级、推迟临床恶化;b)用于不能手术或手术后持续性、复发性慢性阻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成人患者(WHO分级IV)的治疗CETPH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