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后扣带回区神经元对自身运动感知的编码研究获进展
eLife在线发表了题为《猕猴后扣带回区前庭信号编码自身运动感知》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上海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中科院灵长类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空间感知研究组发表。研究利用虚拟现实系统,结合清醒猕猴胞外电生理技术探究了位于猕猴大脑后扣带回区域的神经元对基于自身运动感知的自身信息的编码,发现该区域中的后
Nat Med: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在接受BCMA CAR T细胞治疗后出现BCMA基因缺失
B细胞成熟抗原(BCMA)是多种免疫疗法的靶点,也是多发性骨髓瘤(MM)的生物标志物。 在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Leo Rasche团队报道了参与KarMMa临床试验(NCT03361748),并在抗BCMA CAR T细胞疗法治疗后出现恶化的MM患者中不可逆BCMA丢失的情况,相关结果发表在《Nature Medicine》杂志上。
PNAS:“实时”转录组学揭示果蝇接种肿瘤细胞后的免疫防御机制
此前研究发现,通过将致癌的RasV12细胞注射到成年雄性果蝇中,会在经过几天的滞后期后大量繁殖,并导致2至3周后果蝇死亡。针对这一现象,来自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Jules A. Hoffmann团队等人对细胞注射期间的转录组特征进行了研究。相关结果发表在最近的《PNAS》杂志上。
顶级医学期刊NEJM两篇论文揭示阿斯利康新冠疫苗接种后血栓形成的潜在原因
2021年4月10日讯/生物谷BIOON/---用于预防SARS-CoV-2病毒感染的疫苗是对抗2019年冠状病毒(Covid-19)大流行的最重要对策。从2020年12月到2021年3月,欧洲药品管理局在随机、盲法、对照临床试验的基础上批准了4种疫苗,即两种为基于信使RNA(mRNA)的疫苗---BNT162b2(Pfizer–BioNTech)和mRNA
19岁时基因突变,44年后才确诊癌症...哈佛团队揭示癌症是从何时出现的
一直以来,癌症被认为是人类的"头号杀手"。根据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癌症死亡病例996万例。这一惊人数字意味着,尽管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在过去十年大幅增长,医疗水平空前提高,但仍无法阻挡癌症发病率和相关死亡的迅速增长。因此,绝大部分人仍会谈癌色变。对抗癌症任重道远。然而,癌症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或者说,健康是从什么时候停止的?
血友病患者基因治疗后罹患肝癌,公司表示:治疗没问题,是患者自身问题
UniQure于去年12月中旬提交一份初步诊断为肝细胞癌(HCC)的相关严重不良事件安全报告指出,有1名患者于2019年10月接受了新型基因疗法dezaparvovec(AMT-061),在腹部超音波检查中发现肝脏肿块。
JCO:CD19-CAR-T细胞治疗后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可阻止相当一部分B-ALL患者出现疾病复发
2021年3月30日讯/生物谷BIOON/---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CAR-T)免疫疗法将患者自身的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使之更有效地杀死癌症。靶向CD19的CAR-T细胞(下称CD19-CAR-T)在儿童和青少年(children and young adult, CAYA)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患者(下称CAYA B-ALL患者)中
PNAS:在出生后不久,感知身体空间位置的神经机制就已经出现了
2021年3月16日讯/生物谷BIOON/--来自都灵大学、纽约大学和洛桑大学医院的一组研究人员通过对新生儿大脑和成人大脑的脑电图对比研究发现,新生儿有一种与成年人相似的能力,即能够感知自己身体的末端和世界其他部分的开始。相关研究发表在近期的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patial tuning of electrophysiological respons
JEM:揭示化疗后机体骨髓再生的分子机理
2021年3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化疗往往会对机体骨髓中的造血干祖细胞(HSPCs,hematopoietic stem and progenitor cells)产生损伤性效应,然而,一旦化疗终止,HSPCs就会再生,截至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并不清楚其中的具体过程和细节。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科学家发现胆管细胞类器官可以修复肝移植后的胆管
近期,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胆管细胞类器官成功对人体肝移植后的胆管进行修复,证明了类器官在人体器官移植中的有效作用。该研究在《Science》杂志发表,题为:Cholangiocyte organoids can repair bile ducts after transplantation in the human l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