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阻断PD-1可以缓解肾上腺皮质癌
近日,美国纽约肿瘤医院等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在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发表了题为“PD-1 Blockade in Advanced Adrenocortical Carcinoma”的文章,发现阻断PD-1可以缓解肾上腺皮质癌。肾上腺皮质癌(Adrenocortical carcinomas,ACC)是罕见的侵袭性恶性肿瘤,治疗方法有限。本研究纳入39
新型荧光碳点应用于细胞内钙离子检测
钙是维持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之一。它在骨骼生长、肌肉活动、酸碱平衡、神经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通用的第二信使,钙离子调节多种重要的细胞功能,如分化、增殖、生长和基因转录等。近期的研究还表明,癌细胞中的钙离子状态与肿瘤的发生、转移,以及血管生成均有关。因此检测钙离子浓度,特别是检测细胞内的钙离子浓度具有重要的意义。近期,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董文飞团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上消化癌内镜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全球约50%的上消化道癌发生在中国,其中超过85%的患者在初次诊断时已为中晚期。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五年生存率超过90%,而晚期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足10%。因此,上消化道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目前,内镜检查及活检仍是上消化道癌早期诊断的金标准。上消化道早期癌在内镜下没有明显的表征,而我国的内镜医生水平差异较大,导致内镜早期癌检出率低(不足10%)。因此,寻找准确有效的早诊
JEM:较早皮质类固醇给药可选择性抑制低亲和力的记忆CD8+ T细胞
2019年11月10日讯/生物谷BIOON/---在过去的十年中,免疫检查点阻断(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ICB)在治疗多种晚期癌症方面显示出显著的有效性。但是,ICB治疗通常会因免疫相关性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 irAE)而变得复杂,如果对irAE不进行治疗的话,它们可能会危及生命。治疗irAE可能需要全身性免疫抑制药
研究人员揭示RNA聚合酶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空间组织及其与转录的关系
2019年9月16日,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肖杰博士团队的研究成果,题为“Spatial organization of RNApolymeras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ranscription in Escherichia coli”。该工作揭示了RNA聚合酶(RNAP)簇的特征及其在细胞内空间分配模式不仅依赖于rR
JCI:临床试验表明在人体接种HIV疫苗6周内就会出现HIV抗体反应
2019年10月10日讯/生物谷BIOON/---在美国开展的一项早期阶段的临床研究中,对4个随机治疗组(T1、T2、T3和T4)分别给予不同的DNA(DNA-HIV-PT123)和蛋白(AIDSVAX B/E)疫苗组合,以确定哪种疫苗组合会诱导有利的HIV特异性抗体和T细胞反应。在美国埃默里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的Nadine Rouphael博士和罗彻斯特大学医学中心的Michael Keefer
Nature:揭示蛋白UNC93B1在增强细胞内TLR9区室化激活中起关键作用
2019年10月8日讯/生物谷BIOON/---核酸感应的Toll样受体(TLR)受到复杂的调节,以促进对微生物DNA和RNA的识别,同时限制对自身核酸的识别。无法正确调节这些TLR会导致自身免疫疾病和自身炎症性疾病。人们认为这些受体的细胞内定位对于区分自我与非自我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对增强细胞内TLR区室化激活的分子机制仍然知之甚少。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
Science子刊:揭示吸入性皮质类固醇增加COPD患者细菌易感性机制
2019年9月5日讯/生物谷BIOON/---细菌感染通常使得诸如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之类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复杂化。COPD患者对细菌感染的易感性增加,这可能对疾病结果产生有害后果。调节COPD患者感染易感性的机制知之甚少。吸入性皮质类固醇(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CS)是治疗COPD的标
微流控设备可以在几分钟内诊断败血症
由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设计的一种新型传感器可以显着加速败血症的诊断过程。败血症是美国医院每年导致近25万名患者死亡的主要死因。当身体对感染的免疫反应引发全身炎症链反应,导致心率加快、高烧、呼吸急促等问题时,就会发生败血症。如果不加以控制,它会导致败血性休克,从而导致血压下降和器官衰竭。传统上医生依赖各种诊断工具来诊断败血症,包括生命体征,血液测试,其他成像和实验室测试。近年
曹雪涛团队发现首个细胞核内DNA免疫识别受体
7月19日凌晨,最新一期《科学》以研究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课题组的论文。据论文报道,课题组发现了机体感知与甄别入侵病毒DNA的一种新型天然免疫识别受体,被称为hnRNP-A2B1的该受体分子,能够在细胞核内特异性地识别病毒DNA,随后激活天然免疫信号通路和诱导干扰素产生,启动天然免疫应答反应以清除DNA病毒的感染。该工作开辟了天然免疫与炎症研究领域的新方向。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