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真菌可能是火蝾螈衰退的关键
科研人员分离出了一种此前未知的真菌,它被认为是驱动着欧洲西北部的火蝾螈种群走向几乎灭绝的原因。真菌疾病壶菌病是由水生真菌蛙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Bd)引起的,它已经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导致了全球200多种两栖动物的衰退。但是并非所有两栖动物的死亡都与蛙壶菌有关。
New Phytol:孙航等喜马拉雅冰缘带发现新的种子互利共生机制
为了吸引昆虫访花并传粉,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报酬类别。除了常见的花粉和花蜜,有的植物还提供一些高度特化的报酬来吸引传粉昆虫,如产卵地和昆虫后代发育的食物(种子),即:作为传粉的报酬,植物提供一部分种子供昆虫的幼虫取食,称为种子寄生性传粉互利共生关系(pollinating seed-consuming mutualism)。
Nature:植物真菌病害严重危及全球粮食安全
4月12日,Nature杂志登载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由真菌引起的粮食作物病害已成全球性粮食安全问题,如果能控制这种病害在5大粮食作物中的传播,全球每年可多养活6亿人。 这份报告由英国牛津大学等数家机构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全球化时代人员和各种物品大范围流通,原来仅限于某地的真菌感染也更容易扩散,其趋势有加重迹象。
mBio:乳腺癌药物或可治疗致死性的真菌感染
刊登在国际杂志mBio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一种用于治疗乳腺癌的药物-他莫昔芬,其也可以有效杀灭引发免疫损伤个体致死性大脑感染的真菌,这项研究或为开发治疗HIV或者结核病患者的新型疗法提供帮助。
Fungal Divers: 大型真菌生物活性代谢产物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系统生态中心许建初研究员与泰国皇太后大学(Mae Fah Luang)真菌研究中心Kevin D Hyde博士等合作,对新型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化学特性和最近十几年里已发现的蘑菇提取物进行概括总结,并提出商业化食用菌产品作为膳食补充剂、保健品和一些新专利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初步想法
Nature:研究揭示共生关系对宿主基因表达的影响
弧菌和夏威夷短尾鱿鱼(Euprymna scolopes)之间的专一的伙伴关系是终生的,但它必需在每个小鱿鱼在海洋中孵化后在其发光器官中被再造。这种复杂的过程涉及最初附着在发光器官表面的黏膜纤毛上皮上的仅仅3到5个费氏弧菌细胞,随后通过这种生物在发光器官毛穴的聚集,以及后来迁移到发光器官的腺窝,在这里它们开始增殖。
Antimicrob agents ch:致命真菌肺部感染的候选药物
2013年10月9日讯 /生物谷BIOON/--在分子水平上,与你想象的相比,你与浴帘上的霉菌或萨饼上的蘑菇有更多的共同点。人类和真菌共享相似的蛋白质,这使得真菌感染治疗的困难和昂贵。 当前每名患者治疗这些顽固的感染成本昂贵,并且对于治疗全身性感染至少20年没有出现新的抗真菌药物。
Ant Ag Chemot:开发出治疗致死性真菌感染的新型候选药物41F5
2013年10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瓦克斯纳医学中心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化合物可以用于抗真菌药来治疗组织胞浆菌病和隐球菌病,后两者是一种耐药性的真菌感染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