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斯夫将退出欧洲转基因作物种子市场
据《欧洲之声》报道,德国化学品公司巴斯夫近日宣布,由于欧洲许多国家的农民、消费者和政策决策者仍不能接受转基因技术,因此,其将退出欧转基因作物市场,并停止提供已获欧委会批准的Amflora转基因土豆和MON810转基因玉米,除继续保留在布鲁塞尔和柏林的研发机构外,拟将在德国和瑞典的相关机构转移至美国,不再继续投资和培育该市场。该公司的决定显示,对于转基因作物与产品而言,欧洲不是个具有吸引力的市场。
莫让“爱心”助长生物入侵
虽然我国多个地方禁止野外放生巴西龟,但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市民热衷于饲养和放生这种“危险的宠物”。23日在青岛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生物入侵大会”上,许多专家再发呼吁,中国面临的外来物种入侵形势已经非常严峻,莫让“爱心”助长了生物入侵。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已经公布了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
河北省建立濒危野生动植物种保护机构
24日,河北省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履约执法工作协调小组在省会成立。协调小组由林业、农业、海关、公安和工商等多部门组成。 协调小组职责是交流CITES履约执法信息,共同开展野生濒危物种等敏感物种调查评估,研究制定重点执法行动计划,根据国家部门之间CITES执法工作协调小组安排,开展联合履约执法相关工作。
中国确认544种外来生物入侵 已成最严重国家之一
记者从刚刚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生物入侵大会”获悉,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中国确认的外来入侵物种已达544种,成为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23日在青岛召开的“第二届国际生物入侵大会”以“生物入侵、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为主题,共有350余名中外专家参会,其中外籍专家约110人,分别来自23个国家和地区。
201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
2月7日,总部设在美国的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7日发布报告称,与2010年相比,201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长8%,达到1.6亿公顷。 报告称,去年全球共有29个国家种植转基因作物,其中19个为发展中国家,10个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新增820万公顷,发达国家新增380万公顷,分别增长了约11%和5%。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严重威胁安第斯山脉物种
据合众国际社报道,美国杜克大学的最新研究称,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对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成百上千稀有物种的生存构成了严重威胁。 科学家们对山脉中的哺乳动物、鸟类及两栖类动物的地理分布进行了重新整理与分析。“研究发现,80%的稀有物种缺乏有效的保护,而这些物种对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环境学家珍妮弗·斯文森(Jennifer Swenson)称。
基孔肯亚热:由蚊子传播的病毒入侵美洲
最近媒体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西非埃博拉疫情和阿拉伯半岛冠状病毒病例上,然而专家指出,另一个威胁-基孔肯亚热的传播正在悄悄进行,这种病是由蚊子传播的疾病,可引起发热、关节和肌肉疼痛、头痛、皮疹。这种病毒虽然不会致死,但症状加重会致残,针对此病没有可行的治疗方法。潜在向全球传播的基孔肯雅病毒传播的风险远远高于中东冠状病毒呼吸系统综合症或埃博拉病毒,预计基孔肯雅病毒引入到美洲、欧洲或者两州都会引入的病例数
Nat Materials:新型微芯片技术或可揭示肿瘤细胞如何转变至入侵模式
近日,来自美国布朗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微芯片设备,其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清楚地观察到癌细胞的转移及入侵过程,这种设备也可以帮助检测新型的癌症药物,未来或许会被用于研究癌症转移的机械机制,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Nature Materials上。
PhytoKeys:植物新物种的分子诊断
科学家命名新植物方法的重要改变在2012年1月1日见效,这个重要改变包括取消新物种描述或诊断必须用拉丁文的规定。 在植物学家和真菌学家如何证实一个特定物种确实是新物种方面,新规定使充分利用不断更新成为可能:现在,许多常规研究包括对容易扩增的短DNA区域测序,即使是来自旧物种的DNA。 只要具有科学名称的相关物种也测定了相同的DNA序列,这样的条码序列则可用于确认疑似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