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前行CT模拟定位可能有助于改善肺癌预后
《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5月2日在线发表的一项观察性研究表明,放疗前行CT模拟定位可以延长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生存期。
Neuron:李卫东等揭示精神分裂症基因对人脑影响机制
上海交大特别研究员、Bio-X研究院李卫东博士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校合作,日前在《Cell》子刊、神经科学顶级期刊《Neuron》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揭示精神分裂症的基因对人大脑的影响机制。这一发现将为医学界通过基因治疗,改善大脑特殊区域基因缺失引发的认知和情感障碍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精神分裂症是最严重的精神疾病,病因迄今尚未阐明。遗传因素被视为最主要的致病因素。
Lab on a Chip:研究人员开发生物芯片模拟肺部结构
长期以来,研究人员都希望通过生物组织芯片化来降低实验动物的使用量,这不仅符合动物保护主义的要求,同时也保证了实验结果的精确度。
Nat Neuro:研究发现人脑中也存在网格细胞
据9月《自然—神经科学》上的一项研究称,在探寻虚拟环境时,人脑会呈现网格状活动。这表明,我们身体内的导航系统即便在身体未发生物理空间意义上的移动时仍是活跃的。 先前研究认为,动物对空间的感知源于被称为空间细胞(place cell)和网格细胞(grid cell)的两类神经细胞的作用,当动物进入到环境中的特定区域时,空间细胞便会活跃起来,而网格细胞负责展示这种细胞活动的空间模式...
Breast Cancer Res: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类乳腺癌吗?
科学家们经常使用小鼠复制人类乳腺癌的各方面,以努力找到治愈妇女中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乳腺癌的方法。但这些临床前模型如何有效的模拟实际的疾病,并给予科学家开发出真正比较的能力?
人脑未必越大越聪明
我们的大脑总有也有很多令人惊讶的实事和很多未解之谜。最近,两位神经学家在他们的新书《桑德拉·阿莫特和山姆·王》中介绍了一些关于我们的大脑的最令人惊讶的秘密。 事实:自己挠自己不会感觉痒 医生给怕痒的患者做检查时,他们将患者的一只手放在患者自己的手上,以避免酥痒感。这种方式为什么能产生作用呢?因为无论你有多么怕痒,也无法让自己发痒。
人脑存在处理图案不规则机制
日本山口大学12日发表公报称,该校一个研究小组通过试验证实,人脑存在处理二维图案不规则性的机制。该成果有望在人工智能等领域促进图像识别和图像合成技术发展。 日本山口大学时间学研究所教授宫崎真、助教山田佑树和NTT通信科学基础研究所研究员河边隆宽率领的研究小组,招募了20名成年志愿者进行试验。
eLife:使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揭示病毒扩散的机制
2013年6月1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eLif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布兰迪斯大学的研究者通过复杂的计算机模型和图形处理单元来揭示病毒结构与其外壳之间基因组数据的复杂关联。研究者Jason Perlmutter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此项研究来帮助改变病毒的装配从而使得病毒不能进行复制。
ACS Nano:科学家在肝脏细胞中实现利用人工酶类来模拟天然的解毒机制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ACS Nano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美因兹约翰尼斯古腾堡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在肝脏细胞中三氧化钼纳米粒子可以将亚硫酸盐氧化成为硫酸盐,其作用类似于亚硫酸盐氧化酶;这种功能化的三氧化钼纳米粒可以跨越细胞膜并且在线粒体中积累,在线粒体中其就可以恢复亚硫酸盐氧化酶的活性。
SCI REP-UK:人脑存在处理图案不规则机制
10月12日,日本山口大学12日发表公报称,该校一个研究小组通过试验证实,人脑存在处理二维图案不规则性的机制。该成果有望在人工智能等领域促进图像识别和图像合成技术发展。 日本山口大学时间学研究所教授宫崎真、助教山田佑树和NTT通信科学基础研究所研究员河边隆宽率领的研究小组,招募了20名成年志愿者进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