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首次发现大熊猫牙齿实现自修复机制
大熊猫是动物界中牙尖齿利的典型代表,其99%的食物是竹子,坚固强悍的牙齿是大熊猫啃食竹子的利器。近日,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材料疲劳与断裂实验室博士刘增乾带领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大熊猫牙釉质能够在发生变形与损伤后在微纳米尺度进行显着的自动回复。相关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2019年1月11日、2018年9月28日的《生物材料学报》和2018年6月5日的《先进材料》。谈及这项发现,刘增乾表示主要得
Science:新研究挑战分子生物学中心法则!核糖核苷酸的整合竟促进NHEJ途径介导的DNA双链断裂修复
2018年9月20日/生物谷BIOON/---据预测,在人体中,在每个细胞周期中,每个细胞可能发生着50次内源性DNA双链断裂(double-strand break, DSB)。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 End Joining, NHEJ)和同源重组(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HR)成为人细胞中的DSB修复的两种主要模式。尽管当姐妹染色单体可用时,同
研究揭示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修复机制
近期,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利用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提供的碳离子束,对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发生及修复的分子调控机理进行了研究,获得新进展。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是原发性及转移性脑肿瘤患者放疗时常见的副作用之一。随着综合治疗及精准放疗的发展,患者生存期显着增加,对放射性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机制、预防及治疗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为放射医学关注的热点。此项研究成功建立了重
研究揭示转录中介体MED23亚基在色素合成和DNA修复的调控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纲研究组的研究成果以Mediator MED23 Links Pigmentation and DNA Repair through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MITF为题在线发表在Cell Reports上。该项研究揭示了转录中介体复合物MED23亚基参与调控色素细胞的色素合成与DNA损伤修复过程。
揭示一种新的DNA损伤修复机制
2017年7月18日/生物谷BIOON/---DNA修复系统能够修复活性氧、活性羰基化合物、烷化剂、紫外线辐射、脱氧尿嘧啶整入和复制错误导致的DNA损伤。DNA修复机制包括核苷酸池消毒(nucleotide pool sanitization)、直接修复(DR)、碱基切除修复(BER)、核苷酸切除修复(NER)、错配修复(MMR)、同源重组修复(HRR)和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糖化是体内的一
Nat Neurosci:新型脑损伤修复机制或可用于治疗多发性硬化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免疫系统中的一类特殊的细胞对于脑损伤修复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一发现对于治疗多发性硬化等神经性损伤具有积极的意义。
Mol Cell:科学家揭示DNA断裂被修复的分子机制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Molecular Cell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修复DNA损伤的过程或许远比我们想象之中要复杂得多,DNA双链破碎的末端结构或许并不仅仅是加入进去那么简单,其首先会发生一种精细化地改变以便原来的遗传信息能够被储存起来。
DNA修复:解密癌细胞的端粒延长机制
染色体末端,即端粒不断变短限制了细胞的寿命。一些癌症细胞通过一种名为端粒替代延长的机制来避免这一命运,但这一机制的具体分子细节还有待进一步探究。细胞分裂期间,基因组的复制由DNA聚合酶实现。然而,每个染
Immunity:DNA损伤修复酶调节炎症小体激活机制
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 (ATM)激酶是一类关键的DNA双链损伤修复机制的组成元件。在人体中,ATM的缺失会导致毛细血管扩张(ataxia telangiectasia,AT),这一疾病容易恶化导致出现神经退化、癌症病发、早衰、
Science:揭示细胞迁移时核膜修复机制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法国研究人员发现诸如免疫细胞之类的细胞会通过自身扭曲挤入进其他细胞之间的狭窄缝隙中,但是这会导致细胞核膜破裂,损害它的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