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_getArticleList_v1177_0_36_10

研究发现蛋白质-AIE纳米点光学探针制备方法

 2001年,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唐本忠团队发现了一种与传统聚集淬灭相反的现象,称为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现象,其主要原理是由于分子内运动受到限制,导致非辐射衰减渠道被抑制,辐射衰变增强而发光。与传统的有机染料相比,AIE荧光材料具有抗光漂白能力强、荧光效率高、斯托克斯位移长等优点。AIE荧光

2020-01-03

Science子刊:利用合成mRNA纳米颗粒恢复p53,可让缺乏p53的癌症对mTOR抑制剂敏感

2019年12月28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利用纳米技术的进步,来自美国布莱根妇女医院、中国浙江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恢复p53不仅会延迟缺乏p53的肝癌细胞和肺癌细胞的生长,而且还可能让肿瘤对称为mTOR抑制剂的癌症药物变得更敏感。

2019-12-28

Nature子刊:厉害!薄薄的金属膜可将CAR-T细胞高效递送到实体瘤中

2019年12月24日讯/生物谷BIOON/---如果一种已经用于修复骨折、拉直牙齿和防止动脉阻塞的金属也可以用来阻止癌症扩散,该怎么办?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弗雷德哈钦森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一块小而薄的装载有抗癌免疫细胞的金属网可在卵巢癌临床前模型中缩小肿瘤。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

2019-12-24

蛋白纳米笼表面精准功能化及其靶向运输取得进展

纳米材料在肿瘤组织的特异性富集是肿瘤活体无损诊断和靶向治疗的前提,主要通过两种机制实现,一种是利用增强渗透和滞留(EPR)效应,实现被动靶向;另一种是在纳米材料上装载肿瘤标志分子的识别配体,实现主动靶向。然而,也有研究发现主动靶向对纳米材料在肿瘤处的富集无贡献甚至起反作用。因此,近年来关于主动靶向功效的争议越来越多。纳米材料表面靶向配体的数目、分布及取向等参

2019-12-23

智能纳米药物调控血栓领域取得进展

血栓是心肌梗塞、脑卒中、肺栓塞、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发展过程中血管内重要的病理事件。血栓由胶原、组织因子、凝血酶等因素触发,诱导局部血小板活化、纤维/纤连蛋白复合物形成,这些关键成分共同参与构建包括肿瘤在内多种疾病的血管内微环境。因此,诱导或抑制不同疾病中的血栓组分,是纳米药物血管调控中的关键治疗策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聂广军课题组长期与跨学科多领域顶

2019-12-21

Nat Biomed Eng:新型基因疗法策略

近日,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的基因疗法,可以利用人类细胞大量生产携带遗传物质的纳米颗粒,并用于治疗疾病。在该研究中,实验性疗法减缓了神经胶质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并延长了其存活时间。

2019-12-19

Biomaterials:水溶胶可以帮助消炎以及愈合伤口

近日,赖斯大学生物工程师们开发出了一组可注射的水凝胶,它们有望帮助伤口愈合,输送药物和治疗癌症。重要的是,这种水凝胶并不会激发人体的炎症反应。

2019-12-18

利用纳米颗粒靶向识别肿瘤取得重要进展

 在纳米颗粒上装载识别配体,对肿瘤进行主动识别,从而实现靶向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研究方向,然而近年来这种方式的有效性越发受到质疑。我国科研人员最新研究表明,利用纳米颗粒靶向识别肿瘤是有效的,但其效果受靶向修饰模式影响明显。开展这一研究的科研人员为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李峰研究员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先恩研究员联合团队。近日,他们借助蛋白纳米

2019-12-05

Nature Nanotechnology: 纳米颗粒药物递送可缓解疼痛并提供更有效的阿片类药物替代品

 近日,美国纽约大学和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等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在Nature Nanotechnology上发表了题为“A pH-responsive nanoparticle targets the neurokinin 1 receptor in endosomes to prevent chronic pain”的文章,开发出一种药物递送纳米粒子,能够把药物送入神经细胞的特定部位,极

2019-11-20

科学家找到研究蛋白质运动的方法

  蛋白质是我们身体的主力军。它们使我们的器官保持运转,调节细胞,还是治疗包括癌症和神经系统疾病在内的多种疾病的药物靶点。蛋白质需要移动才能发挥作用,但科学家对这种速度低于纳秒的蛋白质运动仍然知之甚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蛋白质有时移动过缓,以至于科学家用来观察的一些关键技术无法捕捉到蛋白质的运动。但其实这些蛋白质移动得非常快,在纳秒到微秒级。在近日这项研究之前,研究人员只

2019-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