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身材,大作用——外泌体的临床应用前景
大多数细胞(包括正常细胞和病变细胞)都会向胞外和体液中释放具有双分子膜结构的纳米级囊泡。这些胞外囊泡按尺寸从大到小可分为三大类:外泌体、微囊泡,凋亡小体。外泌体广泛存在于体液中,如血清、唾液、乳汁、脑脊液、尿液和精液等体液中。其生物学功能虽然还未完全解析清楚,但科学家们在许多领域均已对其展开了研究。 外泌体主要经细胞核内体途径生成,在进入外环境后,
新型纳米粒子可提高恶性脑瘤治疗效果
美国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新型纳米粒子,能同时将两种药物运送到大脑肿瘤部位,增强对一种死亡率很高的脑瘤——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效果,已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成功。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难以治疗的常见恶性脑肿瘤,死亡率很高。直接注射药物难以通过血脑屏障抵达大脑和肿瘤细胞迅速对单一药物产生抵抗力,是治疗该疾病的两大难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报告说,他们
俄罗斯研发内出血快速止血用磁控纳米颗粒
据俄罗斯新闻网报道,俄圣彼得堡信息技术、机械和光学大学的研究团队研发出特种纳米颗粒,该纳米颗粒可在磁场的控制下将止血药物送达内出血血管损伤处,发挥定点止血的作用。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学术期刊上。就其材料构成,所研发的纳米颗粒含有两种关键成份:第一种为凝血酶,凝血酶的作用是与溶解于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发生作用,形成血块以堵塞血管损伤处;第二种为磁铁基特种疏
Nat Commun:科学家发现治疗乳腺癌肺转移的新方法
2018年5月24日讯 /生物谷BIOON /——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高度转移的乳腺癌,目前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法也很有限,因此急需开发新的治疗转移性TNBC的疗法。图片来源:Illustration/Diana Molleda为了开发更有效的治疗转移性TNBC的疗法,近日来自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凯克医学院干细胞生物学和再生医学系Min Yu教授的带领下发现纳米颗粒递送转化生长因子-bet
新型非病毒纳米载体将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小编推荐会议:2018肿瘤与转化医学国际大会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蒋兴宇、郑文富带领的课题组发表了非病毒纳米载体递送的研究成果。他们开发了一系列非病毒的纳米载体,这些非病毒纳米载体可以高效递送CRISPR/Cas9系统到体内,为拓展这一强大基因编辑技术在生命科学和临床应用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途径。相关研究成果Thermo-triggered release of CRISPR-Cas
科学家基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构建癌症诊疗一体化平台
近年来,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作为一种新兴的由金属节点和有机配体形成的三维多孔材料,凭借其可调的组分、结构与尺寸、多功能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在药物输送、成像造影剂和癌症治疗领域受到广泛重视。尽管MOFs在纳米生物学领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探索基于MOFs材料发展诊断与治疗(如载药、光热、光动力学)于一体的新技术仍然是人们研究的方向。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与中
研究人员发表碳基复合纳米凝胶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王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合肥研究院强磁场中心教授陈乾旺,纽约城市大学史丹顿学院教授Shuiqin Zhou合作的论文Carbon-based hybrid nanogels: a synergistic nanoplatform for combined biosensing, bioimaging, and re
Nat Commun:新型肿瘤靶向抗体偶联药物有效治疗结肠癌和卵巢癌
2018年5月11日讯 /生物谷BIOON /——基于内梅亨大学医学中心的Tagworks Pharmaceuticals已经开发出了一种在极端情况下靶向肿瘤输送化疗药物的新技术。通过控制化疗药物从其结合在肿瘤的载体上的“点击释放”,研究人员可以在正确的位置激活释放药物进行治疗。该公司将他们关于这项在小鼠身上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了《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图片来源:Na
多项重磅研究解读科学家如何利用肿瘤疫苗对抗癌症!
2018年4月30日讯 /生物谷BIOON /——肿瘤疫苗,顾名思义,是指预防或者治疗肿瘤的疫苗,而实际研究中的肿瘤疫苗多为治疗性疫苗。尽管人们指望着肿瘤疫苗能够帮助我们治疗甚至是预防肿瘤,但是任重而道远。尽管如此,科学家们一直在为此不懈努力着。本文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近期关于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分享给大家。【1】Science子刊:一种新型卵巢癌疫苗前景光明DOI:10.1126/scitran
干细胞治疗心脏病受阻?来看看最新的细胞模拟微粒!
小编推荐会议:2018(第九届)细胞治疗国际研讨会干细胞治疗心脏病受阻?来看看最新的细胞模拟微粒!编者按:在组织再生领域,干细胞疗法有着光明的前景。机体可通过直接和间接的机制对细胞治疗的效果进行调节。然而,干细胞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中仍具有局限性,包括体内存活率低、致癌风险高、靶向性差、存放时间短。针对干细胞的这些不足,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生物医学工程系的终身教授程柯研发出了一种细胞模拟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