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第三届)自噬转化医学与疾病研讨会
自噬(autophagy)是继凋亡(apoptosis)后,当前生命科学最热的研究领域之一。刚刚公布的2016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日本分子细胞生物学家Yoshinori Ohsumi(大隅良典), 以表彰其在自噬领域的卓越贡献! 作为清除衰老或受损细胞器或蛋白质的重要方式,自噬是真核细胞所特有的通过溶酶体降解细胞内物质成分的过程,对维持细胞内稳态至关重要,其功能的紊乱往往会导致肿瘤发生、神经退行性疾病、微生物感染, 免疫类疾病等, 同时也与衰老密切相关...
2016微纳流体技术与生物芯片发展论坛
生物芯片技术是生物、化学、医学、流体、电子、材料、机械多学科交叉的前沿技术,目前生物芯片技术已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新药开 发、司法鉴定和食品卫生监督等诸多领域,成为各国学术界和工业界所瞩目并研究的一个热点。根据Grand View Research最新研报预测,受益于药物研发和医学诊断市场的增长,2024年全球生物芯片市场总值将上升至258亿美元······
RNAscope®:RNA原位定量技术应用研讨会
RNA 表达水平高度动态,并集成了遗传和表观基因的调控机制, 作为一个极佳的分子表型指示细胞的功能状态。近年来转录组分析在癌症研究的广泛使用已证明,RNA 与蛋白质一样可以作为具有临床诊断,评估以及治疗预后展望价值的生物指标。为了充分利用这些生物标记物的潜力, 迫切需要开发出一种RNA 生物标记物的有效检测方法用以作为RNA 的常规检测方法。原位in situ技术的这种需求尤为强烈, 以便可以绘制形态学上真实的重要信号通路和关联网络
2016(第三届)健康管理产业峰会:慢病管理趋势新探讨
根据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我国已步入老年社会,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2亿,同时,多种疾病的发病越来越呈现年轻化趋势,以心脑血管病、癌症、糖尿病、慢性肺病为首的慢性病占中国居民死亡的86.6%,慢病导致的医疗负担支出占总支出的70%,给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为推动健康服务业的发展
2016(第三届)下一代测序发展论坛:行业探讨与临床应用
2016(第三届)下一代测序发展论坛聚焦下一代测序技术和服务的新动态、新景象和新未来,讨论微流控平台测序仪、三代测序技术、中度测序等行业新动向,聚焦癌症、NIPT、疾病感染、免疫分型、伴随诊断、个体化治疗等测序服务的创新应用,希望促进科研界和产业界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我国疾病诊断和治疗技术的革新。
2016医疗教育与创新发展论坛
2016医疗教育与创新发展论坛将围绕医疗教育“泛在化、情境化、协同化”展开讨论,就医学资源开放共享、MOOC在医学继续教育的应用、医院教培中心创新实践、3D教学、虚拟现实、沉浸式学习、远程手术等热门话题开展碰撞交流。诚邀医学教育的管理者、从业者,致力于医学教育的机构组织,共聚一堂,展望未来医学和教育之路
2016(第四届)非编码RNA研讨会
随着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尤其是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大量应用,越来越多的非编码RNA 的调控机制被揭示,其中常见的具调控作用的非编码RNA包括小干涉RNA、miRNA、cirRNA以及长链非编码RNA。miRNA广泛参与细胞的分化,增殖,凋亡,个体生长发育以及器官形成等生物学过程。miRNA家族包含大批癌性基因或抑癌基因
第七届Cell Death & Disease转化医学国际研讨会
在当前生物医学转化研究过程中,细胞凋亡、免疫学、干细胞生物学与肿瘤、心血管等疾病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诸如干细胞治疗、肿瘤免疫疗法、肿瘤促凋亡疗法等内容已成为当前疾病治疗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但如何有效整合和应用这些研究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已成为当前生物医学转化研究重要内容。 本次会议主题为转化医学。会议共分四个专题,采用大会报告和专题讨论的形式
iPSCs十年:技术、应用与未来愿景探讨高端沙龙
在iPSCs发现的十年里,iPSCs技术在干细胞基础研究、细胞命运调控、药物筛选、疾病模拟、细胞治疗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影响深刻的进展,iPSCs技术的逐渐成熟,大大提高了干细胞的可获得性,降低了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成本,细胞来源和诱导方式的多样化都有了很大进步,更令人激动人心的是,日本开展了首例iPSCs患者试验治疗的临床案例,标志着iPSCs技术走向临床应用,安全性和应用性有了很大提高。 值此iPSCs技术诞生10年之际,生物谷领衔发起iPSCs十年:技术、应用与未来愿景探讨高端沙龙,邀请国内外iPSCs领域的著名名家和学者,共聚北京,探讨有关iPSCs技术在基础研究,药物发现,疾病模型,临床转化,再生医学研究上的进展和突破,展望未来十年iPSCs研究的重点方向和愿景。
2016LSAC生命科技论坛:高通量测序技术与应用
高通量测序技术(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又称为下一代测序技术,其以能一次并行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等为标志,该技术可以分为很多种,比如大规模平行签名测序、DNA 纳米球测序等。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在其研究中不断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以及全基因组深度测序技术,随着测序成本的快速下降,高通量测序技术逐步从科研走向临床,成为基因组学研究和疾病诊断的重要工具。个体化医疗的兴起,激发了人们对基因测序的巨大需求,基因测序商业化、大众化的意愿成为了科研界和临床应用界的共识,基因检测的中国市场规模或超过千亿元。大会不仅向该领域展示新技术和新产品,同时将为广大企业提供与国内外最优秀科研工作者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交流的难得机会,共同推进生命科技、基因组学的相关研究、开发和应用事业的发展。 同期,第八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在展会期间,2016 LSAC生命科技论坛也将同时召开,生物谷与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作为2016 LSAC生命科技论坛共同主办单位,双方将共同邀请行业人士围绕高通量测序技术与应用,从政策方向、新技术、投融资趋势等多角度展开深入探讨,以期为行业从业者间架起充分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