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前沿新技术应用(3D培养&类器官)
新年开工之际,为响应促进我国干细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政策,由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领衔,携手生物谷、Bio-Techne共同推出“东方干细胞系列空中讲坛”的第二期:干细胞与类器官前沿新技术应用将于2月7日重新开启。
致力于干细胞与类器官等前沿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将在新年开工之际,汇集一堂,聚焦3D打印、干细胞、类器官建模等热点议题带来专业深入的前沿研究进展分享和技术交流,相信将予行业同行带来更多灵感启迪。
3D类器官模型构建与应用
类器官属于三维(3D)细胞培养物,能够包含其来源组织的一些关键生理特性,从而提供一个高度生理相关系统。近年来,我国类器官相关的基础临床研究突飞猛进,覆盖面越来越广,其中类器官相关领域的探索包括类器官芯片的开发与应用、3D打印技术、肿瘤药物筛选等众多热门主题。
其中,3D 类器官疾病模型的构建正被逐渐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的基础机制研究,包括脑神经、肠道、呼吸道、肝肺、胰岛等相关疾病,为发现疾病发生机制与治疗方案提供了更直观有效的研究途径,同时,也加速了相关疾病的药物筛选。
12 月 15 日 14:00,由生物谷联合珀金埃尔默共同筹办的空中讲坛《3D 类器官模型构建与应用》,将邀请类器官领域资深大咖线上分享类器官领域的前沿研究技术、应用与相关进展,相信将给同行带来启迪。
实时活细胞成像分析在3D细胞模型中的应用
类器官是一种能够高度模拟真实器官体内结构、空间形态以及细胞群遗传多样性的体外3D细胞培养物,这些“微型器官”通常来自胚胎干细胞(ESCs)、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新生儿干细胞、成人干细胞(ASCs)以及患者体内提取的肿瘤组织。从1907年首次证明分离的海绵细胞组织可在体外自我组织分化成完整的生物体,到第一次成功实现成人干细胞建立3D类器官,类器官培养技术不断发展。
相比于2D细胞模型,3D细胞模型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和模拟体内真实的生理和病理环境。发展至今,类器官在精准医疗、药物发现、再生医学及疾病建模等多个研究领域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3D细胞培养与分析面临挑战
包括美国菌种保藏中心(ATCC)在内的多个组织和研究机构发布许多针对多种类器官培养的protocol,定义了其培养条件、接种密度、基质建议和其他关键参数。但是对3D细胞模型的定量分析面临重重挑战,比如:
1、每个孔中类器官形成的重复性无法保证,缺少成熟的实验方案
2、检测和数据通量低
3、费时耗力,需要手动操作获取类器官图像
4、需要借助第三方软件做分析——定量信息有限
5、图像采集过程中的环境控制不到位,导致结果可信度不高
智能、高效的类器官培养与分析技术的进步对于实现快速、准确和全面的成像与分析至关重要。本次在线讲座,来自赛多利斯生物分析部门的产品应用科学家陆叶舟将为大家介绍实时活细胞成像分析在3D细胞模型中的应用。
3D细胞培养与类器官模型的前沿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近几年3D细胞培养成为炙手可热的一种细胞培养方式,它能够模拟人体内细胞生长环境来进行体外培养,使细胞保持原有的立体形态,有利于细胞内基因的表达和信号转导,促进我们对复杂生物过程的理解,弥补很多传统2D细胞培养的局限。目前,通过3D细胞培养衍生而来的类器官模型正逐渐用于多项研究应用中,包括细胞生物学、再生机制、精准医疗以及药物毒性和药效试验等等,表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未来使用3D细胞培养作为主要细胞培养工艺无疑是一大趋势,但是该技术要广泛地使用起来,还有一些挑战亟待科学家们解决。
因此,北京义翘神州携手生物谷为广大研究者推出此次《3D细胞培养与类器官模型前沿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采用线上直播的形式,邀请3D细胞培养及类器官模型领域的行业权威技术专家,与大家共同就该领域进行精彩的信息分享与讨论,期待您的加入!
直播期间更有机会与权威专家进行互动交流
机会难得不容错过!
3D大脑类器官模型的构建方法与流程技术网络研讨会
人类神经疾病的攻关,离不开科研工作者们对其病理机制的深入探究以及相关药物的研发,同时,需要不同阶段的大量模型实验。然而,人脑的复杂是任何模式生物难以准确模拟的,使得相关疾病研究与药物开发进程缓慢。 3D类器官技术在2013年的 Science杂志评为十大科学进步之一,2015年,又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十大技术突破之一。随着现代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3D大脑类器官模型的培养和建立也应运而生,使得与人体生理高度相似的脑类器官被应用与人类神经疾病类的研究,比如脑发育异常、小头畸形、寨卡病毒感染、脑肿瘤、阿尔茨海默病等,进一步加速了人类神经疾病病理机制和药物开发筛选等研究。 那么,目前3D大脑类器官模型的构建方法与流程技术应用的前沿研究有哪些?有哪些构建方法?在日常实验流程步骤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为了深入探讨以上疑问,生物谷特于3月11日,邀请3D大脑类器官模型研究领域的专家们作客直播间,共同围绕话题“3D大脑类器官模型的构建方法与流程技术”,进行分享探讨。 生物谷诚面向3D大脑类器官模型领域的及相关领域的同仁们,欢迎您报名免费参会!
3D类器官药物筛选新技术
药物筛选是新药研发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活细胞因其与生理内环境、微型化和高通量等特点常被用作筛选工具。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药物筛选技术的发展和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相对于传统细胞培养,类器官因具有更接近生理细胞组成和行为、更稳定的基因组、更适合于生物转染和高通量筛选等优势,作为最佳的药物筛选模型脱颖而出。
此外,3D类器官模型还可以进行临床前药物筛选来评价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多种肿瘤药物和放疗剂量的筛查等,通过建立每一个病人的化疗和放疗敏感性档案,为肿瘤个性化治疗提供数据支撑和指导等。但目前基于3D类器官的研究在疾病模型重建、药物筛选、新药研发等领域还存在诸多挑战。
在此背景下,生物谷携手生命科学领域领先品牌Thermo Fisher ,邀请从事3D类器官药物筛选技术研究领域的专家分享当下类器官药物筛选技术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促进类器官在交叉学科间的交流,加快类器官研究的临床转化应用。
3D类器官模型工具的开发和应用
近几年类器官技术发展迅速,被认为是生命科学领域最具有突破性的新兴前沿科学技术之一。一方面,类器官作为3D细胞培养物,具有代表器官的一些特性和功能。类器官的出现打破了传统伦理束缚,未来可能成为可靠的细胞来源之一。另一方面,相比于动物模型,其在生物转染和高通量筛选、组织器官发育、疾病研究、新药研发和再生医学等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此外,类器官模型也能通过与芯片结合在多学科领域研究发挥重要的作用,因而3D类器官模型将成为未来药物研发、疾病诊断和研究的最具潜力的研究工具。
生物谷携手生命科学领域领先品牌康宁,邀请从事3D类器官技术研究领域的专家分享当下类器官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促进类器官在不同学科领域间的学术交流,探讨类器官模型从科研走到临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主要话题:类器官培养技术体系、组织器官的体外功能性构建、类器官高通量药物筛选、类器官模型与肿瘤靶向治疗、类器官与器官芯片、类器官模型在疾病靶点开发、疾病诊断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