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策略

肿瘤细胞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三大传统手段后的新支柱性治疗手段,最大的优势在于个体性、安全性、靶向性和高效性。肿瘤细胞免疫疗法并不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治疗方法,但是可以起到辅助治疗作用,在手术、放化疗后获释患者放化疗间歇期使用肿瘤细胞免疫疗法效果较为显著。4月13日,在全国第五届肝病免疫和生物治疗研讨会上,解放军总医院郭亚军教授发表了题为《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策略》的演讲。郭亚军为与会者介绍了肿瘤细胞免疫治疗的三个策略,分别是靶向肿瘤抗原并提供共刺激信号的人工T细胞受体,抗体-CD40嵌合受体修饰的DC,体内靶向递送肿瘤抗原。

  策略一:靶向肿瘤抗原并提供共刺激信号的人工T细胞受体
  选择Her2分子作为研究的肿瘤相关抗原,构建抗Her2的单链抗体(scFv)-CD28-CD3的ζ链串联的嵌合受体分子scFv-CD28-ζ,并转染给小鼠的T细胞。嵌合受体T细胞治疗后,宿主产生的抗肿瘤免疫反应不仅针对Her2抗原,对肿瘤细胞的其他肿瘤抗原也可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

  策略二:抗体-CD40嵌合受体修饰的DC
  DC能够活化静息的CD4+和CD8+T细胞,是机体免疫反应过程中最重要的APC,CD40的共刺激信号在DC的活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将Her单链抗体与CD40构成嵌合受体转染DC,修饰的DC可以被Her2阳性的肿瘤细胞直接活化,从而诱发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嵌合受体修饰的DC通过特异识别靶抗原,从而在肿瘤局部聚集、活化,高表达CCR7等趋化受体,迁移至引流淋巴结,继而刺激活化静息的CD4+、CD4+T细胞,诱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抑制Her2阳性肿瘤的生长,延长动物模型的生存期。荷瘤动物经嵌合受体修饰的DC治疗后,脾脏效应细胞不仅可以杀伤Her2阳性的D2F2/E2细胞,而且可以显著杀伤Her2阴性的亲本D2F2细胞,杀伤效应主要为CD8阳性的效应细胞介导。

  策略三:体内靶向递送肿瘤抗原
  通过一个结构类似抗体的重组蛋白达到最终目的,其作用机制与DC密切相关。携有肿瘤抗原的抗体分子识别DC表面的受体,内吞入DC,通过DC的抗原提呈过程,将肿瘤抗原提呈至细胞表面,刺激活化CD4+和CD8+T细胞,诱导机体的抗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嵌合抗体的结构从N端向C端依次为CD11c单链抗体,IgG1的CH3及Her2的胞外区。嵌合抗体与DC表面CD11c结合后可被DC吞入胞内。抗体街道的靶向抗原刺激DC可诱导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靶向的DC可有效提呈相应的抗原,刺激T细胞的活化。这一策略可能为肿瘤疫苗的制备提供新思路。

2015-01-27 课时:31分钟

聚焦肿瘤细胞代谢

肿瘤细胞是饥渴的,满足它们的快速生长和分化,它们的代谢会发生改变。它们和正常细胞使用葡萄糖的方式不同。本视频探索肿瘤细胞的选择性代谢的主要方面,并解释这些将如何用于新的抗肿瘤策略的开发。

2015-02-28 课时:6分钟

吴缅:p53及其家族蛋白调控肿瘤细胞糖代谢

p53是迄今为止细胞中最为重要的肿瘤抑制因子之一,人类50%以上的肿瘤细胞中都发现有它的缺失或突变。近年来发现:p53在细胞代谢,尤其在葡萄糖代谢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p73,作为p53家族蛋白成员之一,虽然在分子结构上与p53相似,但在功能上不尽相同。p73在人类的肿瘤细胞中,很少发生缺失或突变(小于0.2%);相反,它常常呈现为高量表达。所以,长期困惑科学界的一个问题是:p73在肿瘤细胞中的高表达是否是有利于肿瘤细胞的生长?我们通过实验证明,p53可以与磷酸戊糖途径上第一步反应的关键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相结合,并且抑制它的活性。

在p53发生突变或缺失的肿瘤细胞中,由于p53的突变使它失去了与G6PD结合的能力和对该酶的抑制;我们还发现p73能转录调控G6PD,以此增强该酶的活性。

P53和p73通过这样的调控方式激活PPP旁路,产生大量NAPDH,(脂肪合成所需)及戊糖(核苷酸的组份),用以满足肿瘤细胞快速及无限的生长和清除对细胞有伤害的活性氧簇(ROS)。这就部分解释了德国著名科学家奥托•瓦博格19世纪20年代末提出的“瓦博格效应”的疑问,即为什么肿瘤细胞大量消耗葡萄糖却不能高效产能。

2015-05-04 课时:11分钟

贾立军:Neddylation蛋白修饰-CRL 泛素连接酶通路调控肿瘤细胞自噬应答的机制与潜在应用

贾立军博士,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针对蛋白质翻译后修饰通路进行抗肿瘤分子靶点发现”等研究工作。

相关研究在 J Natl Cancer Inst(JNCI)、Cancer Research、Clinical Cancer Research、Autophagy、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Cell Death & Disease、Int J Cancer和J Biol Chem等学术期刊发表文章40篇、获邀参编英文专著4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372196,31071204,30500637,81172092)、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CB910302,课题负责)、上海市卫生局A类重点项目 (2010012)、上海市“浦江人才 ”资助计划(12PJ1400600)和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资助计划等科研项目。

学术兼职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领域学科评审组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免疫学会肿瘤免疫专业委员会委员、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奖和技术发明奖评审专家和十余种学术期刊审稿专家。荣获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和上海市浦江人才等荣誉称号。

2015-09-09 课时:40分钟

俞强:肿瘤细胞酪氨酸激酶信号通路的异质性和个性化治疗

从肿瘤是一个异质性的疾病讲起,介绍了细胞生长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关系,提到了让人蛋白酪氨酸激酶组及主要药物靶点的RTk。提到了肿瘤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的异质性,肠癌细胞株RTK磷酸化的异质性以及指纹图谱。也介绍了个性化的肿瘤诊断和药物治疗方法。

2017-08-17 课时:41分钟

胡志远:循环肿瘤细胞纳米检测用于癌症早查

介绍了肿瘤检测的革命性技术:液体活检。CTC在肿瘤全程管理中的价值。提到了“癌症捕手”的重要目标。核心的专利技术:多肽纳米磁珠,介绍了TumorFisher的工作原理。介绍了一些例子。提到了单细胞扩增测序芯片。

2017-08-30 课时:41分钟

刘 倩:循环肿瘤细胞(CTCs) 中 上皮细胞型,上皮间质型,及干细胞型标记物的表达与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相关性评估

介绍了自己公司相关情况。提到了循环肿瘤细胞检测的临床应用探索。讨论了ctDNA能否真实反映肿瘤组织的基因突变情况,即组织和血液基因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介绍了相关内容。提到了全国多中心肿瘤液态活检(ctDNA)临床试验。

2017-08-31 课时:45分钟

王一心:循环肿瘤细胞(CTC)临床诊断

介绍了转移癌病例,癌症诊断、管理。介绍了什么是循环肿瘤细胞(CTC)及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提到了检测CTC的困难之处。提到了CTC技术的发展史。介绍了Celsee产品。对比了循环肿瘤细胞与循环肿瘤DNA。

2017-09-01 课时:34分钟

施奇惠:循环肿瘤细胞单细胞分子与功能检测

主要讨论了循环肿瘤细胞的分选方法、单细胞分子与功能检测,以及潜在的临床应用。

2017-10-11 课时:42分钟

胡讯:乳酸阴离子和氢离子在肿瘤细胞抵抗葡萄糖剥夺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介绍了肿瘤代谢两大基本问题,肿瘤细胞如何耐受葡萄糖剥夺,提到肿瘤细胞在体内和体外葡萄糖代谢模式是不同的,提到了lactic acidosis 的两大作用“抵抗葡萄糖剥夺,节约利用葡萄糖”等。

2017-12-20 课时:36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