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_getArticleList_v166_0_34_10

J Immunol:帕金森氏病患者脑细胞变性的分子机制

2012年11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解读是什么原因导致帕金森氏病患者脑细胞变性仍然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科学挑战。不过,近来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科学家领导的研究小组指出了帕金森氏症小鼠模型中控制脑细胞损伤的一个关键因素。这一发现可能导致新治疗方式来治疗帕金森氏在。

2012-11-21

Neurology:头部损伤和百草枯暴露的个体或增加其患帕金森疾病的风险

2012年11月1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Neur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者揭示了,头部损伤的人群或者长期在杀虫剂百草枯附近区域居住、工作的人群,相比正常人群,患帕金森疾病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三倍。百草枯是一种常用的控制杂草生长的除草剂,其对人类和动物具有致命性的损伤。

2012-11-13

PLoS ONE:揭示帕金森疾病发病风险的遗传突变

2012年10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波士顿大学医学院(BUSM)的研究者首次进行了帕金森疾病(PD)相关遗传突变的全基因组评估分析研究,同时研究者揭示了PD风险的特定遗传基因。

2012-10-08

Nat Commun:散发性帕金森氏病的发病机制

2012年9月26日 电 /生物谷BIOON/ --近日,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CUMC)托布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了常见的散发性帕金森氏症形式的发病机制,这一发现揭示了治疗该疾病的潜在新的治疗靶点。研究结果主要是分析人脑组织后得出的,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2012-09-26

Nature Communication:研究揭示青年型帕金森氏症发病分子机制

日本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细胞内的线粒体质量下降时,与帕金森氏症有关的一种基因会出现“自我磷酸化”现象。了解这一机制有望促进青年型帕金森氏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东京都医学综合研究所8月22日发表公报说,其研究人员发现,人体正常的“PINK1”基因在线粒体出现异常时会被激活,与磷酸结合,出现“自我磷酸化”现象,然后将信号传递给“Parkin”基因,后者负责将异常线粒体分解。

2012-08-27

Neurology:喝咖啡可有助于改善帕金森疾病患者运动症状

根据一项于2012年8月1日在线发表在Neurology期刊上的新研究,尽管每天和咖啡似乎并不有助于改善帕金森疾病患者的睡眠,但是它可能有助于控制他们的运动。 在这项研究中,61名表现出日间嗜睡和一些运动症状的帕金森患者首先在3周内每天两次服用安慰剂或者100mg咖啡,然后再在3周内每天两次服用200mg咖啡,其中200mg咖啡相当于每天喝2到4杯咖啡。

2012-08-05

Sci Transl Med:利用疾病来源iPS细胞研究帕金森氏病

7月4日,Sci Transl Med杂志报道了利用疾病来源诱导多能干细胞研究帕金森氏病氧化应激和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最新进展。 帕金森氏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由导致大脑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通路变性的遗传和环境因素造成的。

2012-07-09

Science:维生素K2,帕金森氏症患者的新希望?

近日,神经学家Patrik Verstreken等人成功解开导致帕金森氏服用维生素K2的遗传缺陷。他的发现为帕金森氏症患者带来了希望。这项研究刊登在权威杂志Science上。 Patrik Verstreken说我们的研究显示,服用维生素K2可能帮助帕金森氏症患者。然而,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工作以更好地理解其中机制。 这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确切原因尚不清楚。

2012-05-12

Arch. Neurol:眼球震颤或可作早期帕金森病的标志

4月9日,《神经病学文献》(Archives of Neurology)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称,在对112例患者和60例对照者进行分析之后发现,眼球震颤或眼球固定不稳是帕金森病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种特异性很高的特征。因此,采用精准的眼球追踪技术来评价眼球运动参数将有助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

2012-04-11

JBC:姜黄素能防治帕金森氏病

姜黄素是一种亚洲香料姜黄中的主要化合物,未来或许可以用来治愈帕金森病。据密歇根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特殊的物质可以预防帕金森病病理有关的蛋白质的凝集。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为多巴胺的形成和活性不足为特征,另外患者还有路易氏体(Lewy Bodies)的存在。路易氏体是帕金森症的病理标志,它可在黑质脑细胞里的退化细胞中找到。

2012-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