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_getArticleList_v1621_0_4_10

优惠期快要截止啦!—2018(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

   由于医药研究和体外诊断市场需求,促使微流控市场快速增长。目前微流控技术已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新药开发、司法鉴定和食品卫生监督等诸多领域,已成为各国学术界和工业界所瞩目并研究的一个热点。     微流控以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为基础,能够精细构建微观结构,实现三维细胞的体外精细构建以及复杂组织类器官的构建,在机理研究和

2018-07-31

见“微”知著——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等你来

     微流控芯片技术是生物芯片的基石,它通过多学科交叉将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所涉及的样品预处理、生化反应、分选及检测等过程集成到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从而实现从样品前处理到后续分析的微型化、自动化、集成化和便携化的技术。早在2003年,微流控技术就被福布斯(Forbes)杂志评为影响人类未来15件最重要的发明之一。这项技术使得实验室研究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并在生

2018-07-27

当前微流控研究应用的这些热点,你get到了么

随着医疗行业逐渐向个性化医疗发展,临床检测诊断技术也在不断升级以适应市场需求。由于具有创新的解决方案和相对优势的应用成本,微流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潜在的市场价值已经得到投资者的认可。微流控芯片技术是生物芯片的基石,它通过多学科交叉将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所涉及的样品预处理、生化反应、分选及检测等过程集成到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从而实现从样品前处理到后续分析的微型化、自动化、集成化和便携化的技

2018-07-25

生物医疗界的宠儿——微流控技术

             由于医药研究和体外诊断市场需求,促使微流控市场快速增长。目前微流控技术已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新药开发、司法鉴定和食品卫生监督等诸多领域,已成为各国学术界和工业界所瞩目并研究的一个热点。     微流控以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为基

2018-07-23

【嘉宾摘要】林金明-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导语:8月17-18由生物谷主办的“2018(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将在上海隆重举行。会议将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微流控芯片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力求推动国内微流控技术在医学、生命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快速应用。会议邀请林金明教授出任主席,并分享题为“微流控芯片上细胞共培养及其药物代谢分析方法研究”的主旨报告。     由于医药研究和体外诊断市场需求,促使微

2018-07-20

优惠期即将截止啦!—2018外泌体技术与应用论坛

     外泌体是细胞主动向胞外分泌的大小均一的囊泡样小体,可以从多种体液中分离。外泌体含有与其来源细胞相类似的细胞因子、生长因子等蛋白质,以及脂质、编码或非编码RNA等生物活性物质。除了用于疾病诊断外,外泌体还具有抗肿瘤免疫,诱导肿瘤免疫逃逸、促进肿瘤血管新生和肿瘤转移等生理功能。随着相关技术快速发展,与液体活检、精准医学和再生医学等领域的不断结合,外泌体的市场预期

2018-07-18

专访【格诺生物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伟|“大液体活检”图鉴和展望

javascript:void(0);/*1531907923120*/         今年8月17-18号在上海将由生物谷主办发起“2018液体活检新技术与临床应用论坛”。该论坛将聚焦国内外最新液体活检技术研究,邀请国内外大咖探讨液体活检技术的应用前景,为与会人员提供技术引进、项目合作和对接机会。同时,会议也将并为中小型企业提供展示和

2018-07-18

相知才能突破—基准外泌体

小编推荐会议:2018外泌体技术与应用论坛  一直以来,外泌体(exosome)作为“蛋白垃圾包”不受重视。2007年,mRNA与microRNA在外泌体中被发现,改变了大家对外泌体的认识,使其成为当前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方式之一,在生长发育、感染、肿瘤发生与转移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外泌体的载体性质也为药物的靶向研究开辟了新天地。  我们

2018-07-13

微流控领跑POCT“芯”时代

小编推荐会议:2018(第二届)微流控技术前沿研讨会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器械出现了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向着更“高、精、集成”的方向发展;另一种是向着“简单、便捷、个人健康管理”的方向发展。体积小型化、操作简便化、结果及时化的POCT产品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获得了迅速发展。POCT分类与特点POCT前景看好,复合增长率达到24.57%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在2013年中国POCT市场规

2018-07-12

听觉盛宴—符汪洋深谈DNA高灵敏检测新技术

    在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康复管理过程中,疾病生物标志物检测技术的灵敏度至关重要。很多疾病生物标志物在人体内的含量和浓度极低,传统检测技术往往无法准确地捕捉到这些人体的生理病理信号,无法提供临床所需的检测灵敏度,因此造成疾病信息收集不完整,进而产生可能的诊断误差,影响治疗。在此背景下,发展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生物诊断新技术,在细胞和分子层面全面准确地捕捉生命体内与疾病相

2018-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