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小分子促进线粒体融合并修补线粒体损伤的新机制
粉花绣线菊复合群包含七个变种,为我国特有。在早期的化学与生物学研究基础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郝小江团队开展了其特征性二萜及二萜生物碱的生物功能挖掘,相继揭示了部分化学成分可促进线粒体融合
新颖结构天然产物及其作用机制与靶点的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陈纪军研究团队在南牡蒿中发现系列结构多样的新颖倍半萜二聚体以及作用于PDGFRA靶点影响AKT/STAT信号通路的抗肝癌活性成分。相关研究成果以
基于基因组靶向挖掘发现真菌黄酮生物合成新机制获得进展
该研究完整剖析了真菌黄酮独特的生物合成途径,提示了真菌黄酮合成途径在进化上是独立的而非通过基因水平转移从植物中获得。这丰富了自然界黄酮生物合成的多样性,为黄酮的合成生物技术开发与微生物高效制造提供
Nature子刊:发现天然的可用于伤口修复的多糖基生物粘合剂
近日,该专题组从白玉蜗牛粘液中发现一种天然的多糖基粘合剂(dried Snail Mucus Gel, d-SMG),发现其对湿润组织具有较强的粘附性能,优于临床使用的纤维蛋白胶。
BJP: 吗啡通过抑制质子泵抑制TLR2信号诱导胃微生物失调,从而引起胃炎症
阿片类药物是止痛的标准药物;然而,对它们对胃功能障碍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阿片类药物使用者胃部病变的发生率较高,导致住院人数增加。疼痛管理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挑战。
Int. J. Biol. Sci:SIRT1在内分泌代谢疾病中的新作用
SIRT1是一种依赖于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脱乙酰基酶,它能去乙酰化组蛋白和非组蛋白,参与许多生理功能的调节,包括内分泌、代谢调节、免疫反应、氧化应激、炎症和衰老。
Redox Biology: 遗传性FTLD患者MAPT基因依赖的线粒体异常和ROS产生触发皮层神经元功能障碍和死亡
神经性病变是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最常见的蛋白质病变类型。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FFAR4是一个潜在的抗急性肾损伤药物靶点
急性肾损伤 (AKI)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潜在威胁生命的疾病,其特征是尿量减少,血清肌酐显著上升,或两者兼而有之。10%-15%的住院患者发生AKI,其发生率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中超过50%。
Int. J. Biol. Sci: HIF-1α/SCD1轴可能成为肺癌治疗的新靶点
肺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2020年估计有180万人死于肺癌。研究表明,癌症的行为由癌细胞和肿瘤微环境共同决定。
Redox Biology: 肉豆蔻酰溶血磷脂酰胆碱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仍然是全球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全球成人CAP发病率从0.3%到0.5%不等。由于药物滥用和耐药菌的出现,CAP的诊断和治疗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