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那些取代人体器官的生物医用新材料
生物医用材料赋予了材料全新的功能——对生物体进行诊断、治疗、修复,其选材领域广泛、组织结构多变,能够有效地满足临床个性化与多样性需求。它的发展综合体现了材料学、生物学、医学等多领域交叉科学与工程技术水平,同时也是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的重要基础。生物医用材料的分类较多,可以从材料特性、使用范围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生物医用材料按照用途进行分类可分为骨、牙、关节、肌腱等骨骼-肌肉系统修复材料,皮肤、乳
聚醚醚酮(PEEK)助力3D打印成功重建7岁幼童胸壁
2017年8月21日上午9时,家住河南的7岁幼童郭彤(化名)被推进了位于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住院一部三楼的5号手术室。主刀医师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胸外科副主任黄立军介绍:“为了保证手术的成功,在术前我们就对患儿的病灶进行了影像学分析,通过三维重建,建立肿瘤与肋骨的三维实体及手术规划模型(如图1所示)。手术过程中医疗团队绕开了患儿的肿瘤部位,防止了因术中肿瘤破裂导致的癌细胞扩散。同时,考
生物工程肝移植技术将为肝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每年,由于捐助者短缺,至少有1,500人因等待一枚新肝脏而在名单上而死亡。只需按下3-D打印机上的“新肝”按钮即可方便地观察器官的形状。不幸的是,这种技术还不存在。但是,Minn,Miromatrix公司正在采取不同的方法,工作的前提是人类不必发明一种新的生长器官的方式 – 多亏了大自然。相反,诀窍在于从一个身体中吸取肝脏,将其植入另一个身体,而不会触发排斥。Miromatrix的科学
科学家使用高精度三维打印技术探索4亿年前脊椎动物颌部演化
颌的出现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最重要的几次飞跃之一,最早的有颌脊椎动物是身披大块膜质骨片的盾皮鱼类。过去曾经认为,盾皮鱼类只是有颌脊椎动物一个特化的旁支,已经在距今3.65亿年的泥盆纪末全部绝灭。但近年的一系列研究表明,所有其他有颌脊椎动物类群均由盾皮鱼类的一个早期支系演化而来。因此,盾皮鱼下属各支系的演化关系,以及盾皮鱼类哪些身体特征代表有颌类的原始形态,哪些是其自身特化等等问题,就直接
俄罗斯研制出生物降解复合材料
俄罗斯普列汉诺夫经济大学化学和物理教研室“远景合成材料和技术”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混有各种植物填充物的聚乙烯基础上,对生物成分进行了生物分解试验,确定了填充物微粒大小影响聚合物的物理性能及其生物分解速度的合理性,从而生产出聚乙烯及植物填充物基生物分解复合材料。研究人员将葵花子的外壳、小麦谷糠、木材的锯末制成木质纤维粉颗粒,用亚麻和小麦茎秆的纤维制成颗粒,并将每种颗粒分别与聚乙烯等化学聚合
深圳先进院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领域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药所生物医用材料与界面研究中心王怀雨课题组与教授朱剑豪合作,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表面功能化改性方面取得新进展。研发团队提出了一种“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溶液浸泡”的创新表面改性方法,能够简便、高效地将功能性生物分子共价接枝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表面,从而显着改善其表面的生物学性能。相关论文Linker-free covalent immobiliza
微生物合成生物医学材料研究取得进展
地球上存在着一类喜欢生活在高盐环境中的微生物,极端的生活环境使这类嗜盐微生物进化出了特殊的生存能力。对嗜盐微生物的研究不仅为探索生命的极限适应机制提供了重要启示,同时也为其特殊功能和代谢产物的利用提供了可能。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向华研究组一方面从事极端嗜盐古菌遗传机制(如基因组复制和CRISPR功能)的基础研究,另一方面长期开展嗜盐微生物合成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应用基础研究。通过10余年
中国3D医疗打印行业图谱:仅有2家拿到CFDA认证
3D打印又称增材制造技术,这种思想起源于19世纪末的美国。当时美国研究出了的照相雕塑和地貌成形技术,随后产生了打印技术的3D打印核心制造思想。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技术才得以发展和推广。新世纪随着计算机技术、材料科学、成像技术等基础科研的发展,3D打印开始大规模的应用。中国物联网校企联盟把它称作“上上个世纪的思想,上个世纪的技术,这个世纪的市场”。在医学领域,随着精准医学
像真实心脏一样跳动,瑞士制造出3D打印人工心脏
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又创造了新的成果。瑞士的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功能材料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人工心脏。它看起来像真实心脏,跳动起来也与其无异。虽然近期内不能像真实心脏一样工作,但是这项成果暗示了未来人们有望开发并应用更小的、与人类器官更相近的人造器官。像真实心脏一样跳动,瑞士制造出3D打印人工心脏研究人员采用硅胶材料通过3D打印技术合成该人工心脏,其内部结构与真实心脏相似,都有左心室和右心室
3D打印生物陶瓷用于骨、软骨修复研究获系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研究员吴成铁与常江带领的研究团队在3D打印生物陶瓷用于骨、软骨修复研究中取得系列进展。通过3D打印方法制备有序大孔结构的锰-磷酸三钙(Mn-TCP)生物陶瓷支架,相关研究结果被《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fm.201703117)接收,并申请专利一项。研究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