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伯维退出后 吉利德与 Galapagos展开关节炎药物三期临床试验
在艾伯维公司退出关于filgotinib的研究,并开始竞争药物 JAK1抑制剂ABT-494首次III期试验的8个月后,吉利德公司和Galapagos公司选择继续开展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filgotinib的III期临床试验。
Nat Cell Biol:里程碑研究探明黑色素瘤转移的关键机制
在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中,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所有皮肤癌中最具侵袭性的一种——黑色素瘤发生转移的关键机制。他们发现在黑色素瘤细胞向其他器官扩散之前,黑色素瘤会先释放出一些包含microRNA的微小囊泡,诱导真皮发生形态学变化为癌细胞转移创造条件。
中山大学发现外泌体miR-24-3p抑制T细胞功能可作为鼻咽癌预后潜在标志物
最近的研究表明,细胞外microRNA不仅是潜在的生物标志物,而且参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来调节各类型恶性肿瘤中癌细胞与其所在微环境之间的交流。8月19日,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李疆研究员在国际著名病理学期刊The
Blood:借助细胞外囊泡诊断儿童白血病潜力大
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了一种新的白血病诊断检测方法,该方法的出现或将使得医生对一种常见的儿童白血病的诊断发生革命性变化。研究人员表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能够产生和释放一种特殊的细胞外结构,可以在血液中进行追踪。该发现或对这种儿童白血病的诊断,药物输送和治疗有重要启示。
Nature:重磅!揭示贪婪的胰腺癌细胞逃避饥饿机制
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利用胰腺癌细胞和小鼠开展实验,发现胰腺癌细胞在致密的肿瘤中通过命令附近的支持细胞(support cell)给它们提供替代性营养来源来避免饥饿。
Science子刊: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类新型循环细胞团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众多独特的循环细胞团,没有致癌性,而是由源自肿瘤组织血管内壁的内皮细胞组成的。
Cell Rep: 致癌基因BRAF突变介导了黑色素瘤的侵袭
恶性黑色素瘤具有很强的侵袭和转移能力,这也是导致大部分患者死亡的根源所在。近50%的黑色素瘤存在BRAF基因的激活性突变,而最常见的突变形式是第600位的缬氨酸被谷氨酸取代,即BRAFV600E突变,该突变会导致B
Science:肠道微生物调节肠炎新机制
肠道微生物最调节宿主的免疫系统以及在炎症性肠炎(IBD)等疾病发病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在同卵双胞胎中该疾病的发病率一致性只有40%-50%,因此遗传-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对该疾病的发病具有重要的影响。DNA测序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详细地了解人体基因组的信息以及肠道微生物的基因组构成,进而发现在肠炎发病患者体内肠道微生物的种类发生了慢性的变化。
cell:细菌的脂多糖是如何进入胞浆激活天然免疫系统的?
在天然免疫反应过程中,宿主的免疫细胞可以通过多种机制识别外源微生物信号,其中包括位于细胞膜表面的Toll样受体,这类受体能够识别胞外的微生物组分,比如LPS。另外还有一些存在于胞浆中的受体,它们能够特异性识
生物谷专访中科院“肿瘤捕手”团队负责人胡志远教授
MIT Technology Review杂志发布了2015年度十大突破技术(Breakthrough Technologies 2015)榜单,液体活检光荣上榜,为此,很多实验室把液体活检作为了研究方向,其中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与ctDNA(Circulating Tumor DNA)是最受瞩目的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