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建成中国首个军民融合胸痛中心
p{text-indent: 2em;} 全程关护心血管疾病 为患者构筑健康屏障 广州2011年10月24日电 /美通社亚洲/ -- 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委员会主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承办的“首届中国胸痛中心高峰论坛”于2011年10月22日在广州隆重举行。来自国内急诊和心血管专业的顶级专家云集广州,共同探讨国内胸痛中心发展,进行经验分享。
中科大等研究真核生物囊泡转运机理获进展
近日来自中国科技大学和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的科研人员展开合作,在新研究中首次发现酵母SNARE蛋白Vti1采用了与哺乳动物完全不同的结合位点与接头蛋白Ent3相结合,这一发现为真核生物囊泡转运过程的机理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和思路,相关论文发表在7月26日出版的国际著名综合性学术期刊《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JMD:新方法筛选非小细胞肺癌的ALK融合
2012年12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 --大约2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有一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染色体畸变,这些患者对ALK-激酶抑制剂如Crizotinib治疗高度敏感。然而,目前的诊断测试有其局限性。 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并测试了一种有前途的新方法筛选非小细胞肺癌的ALK融合。新研究提供了一个成本效益和易于执行的新测试方法。
:包裹化疗药物的囊泡的制备方法
近日我国科学家黄波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题为“Delivery of Chemotherapeutic Drugs in Tumor Cell-derived Microparticles”(肿瘤细胞来源的微颗粒靶向化疗药物 )的论文,论述了一种世界首创的,将靶向性治疗、细胞毒治疗及免疫治疗紧密结合的全新肿瘤治疗技术。
未来十年:心脏医学领域学科融合将成趋势
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一组数据,我国心血管疾病患者已达2.3亿人,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约300万人,每死亡3个人中就有1人是心血管病,死亡率高达33%。 时间进入2013年。
Genome Res:非吸烟肺癌者体内有未知的基因融合事件
日前,韩国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Genome Research期刊上发表论文"Fusion of KIF5B and RET transforming gene in lung adenocarcinoma revealed from whole-genome and transcriptome sequencing",称发现了未知的基因融合用于解释非吸烟者占到肺癌患者的很大比重...
Cell Rep:开发出可进行新一代基因疗法的新型融合蛋白
鲁汶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将HIV和莫洛尼鼠白血病病毒(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MLV)中的活性蛋白进行结合从而改造成一种新型的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或可成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新型抗逆转录病毒的基因疗法。
JoVE:利用微泡和超声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
治疗脑部位疾病的最棘手问题之一是血脑屏障,血脑屏障会阻断有害的毒素和有益的药物进入大脑。但是发表在JoVE杂志上的一项新技术表明使用核磁共振成像仪器,利用微泡和超声聚焦能帮助药物进入大脑,这一新技术可能为治疗一些重症疾病如阿尔茨海默氏症和脑肿瘤等新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目前破坏血脑屏障(BBB)的方法是利用渗透调节剂,如甘露醇吸收构成血脑屏障的细胞中的水份,导致细胞之间的间距变得更大。
医疗器械领域多产业融合势在必行
Nanotechnology:李帮经等成功制备新颖的金纳米囊泡
探索自身具有示踪功能的智能药物控释材料,实现药物可控释放是目前药物载体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针对金纳米粒子的优越特性,可示踪金纳米粒子的刺激响应性杂化囊泡将成为一类非常理想的研究对象。目前,已报道的杂化囊泡体系存在生物相容性较差、药物可控释放难于实现的缺点,因而在药物控释相关领域的应用受到限制。